热心群众给何新建的小店送来一袋袋衣服,他洗干净后挂在“爱心衣架”上。记者田甜摄
何新建的小店整齐地挂着扶贫衣服。记者田甜摄
怎么定义“温暖”这个词呢?冬日里一杯暖手的咖啡,饥饿时一顿冒着热气的饭菜,还是寒风中的一个烤火炉。
湖南攸县67岁的何新建是这样定义温暖的——“穿得暖而体面就是温暖”。为了实现他口中的温暖,他在自家小店内开设“爱心衣架”,4年内免费给有需要的人送出衣服10多万件。
12月15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联系上这位朴实的小店老板,听他讲述温暖故事。
救助物资接收点到爱心衣架,小店很暖
“我这个店还是有些历史的呢,在文化路锦江名园对面已经开了20多年了,之前是闲置物品寄卖点,后面变成攸县救助扶贫接收点,到现在的爱心衣架。”说起自己的小店,何新建满是感情。他告诉记者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爱心衣架”,还要从1997年开始说起。
“那时我家里接济了一些贫困学生,邻居们看见孩子们冬天里穿得破破烂烂地在外面走,主动把家里闲置的冬衣送过来。谁知消息一传出去,越来越多热心人士把衣服送到店里,孩子们根本穿不过来。久而久之,家里堆积了很多衣物。”1998年,何新建向当地政府申请将这些物资分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并在自己的店内设置了攸县救助扶贫物资接收点。
“没想到政府很快就同意了,这些年来消息被传播出去后,更多的人送来了闲置衣物。”谈起难挡的爱心,何新建满是欣慰。他告诉记者,不少爱心人士每年都坚持来送衣物。
“不要钱,不用谢,有需要就拿走”
“一麻袋一麻袋的衣服送过来,我每次都会一件件清洗干净,整理后再转赠给别人,店里常年是挂满着衣服。”何新建说。2016年10月24日,因为店内实在挂不下更多衣物,他自己动手做了个两三米长的衣架放在店门外,寻思着把衣服挂在衣架上。
正当他整理时,余光瞥见几名环卫工一直在衣服前徘徊观察,想伸手去摸摸又怕弄脏衣服。他赶紧上前解释说,这都是免费提供的衣物,可以自行挑选拿走。几名环卫工听他这么一说,这才笑着挑选了合身的衣服带走。
“我当时就在想,靠捐赠不能发挥这些衣服的全部价值。这个衣服啊,不像米饭,怎么做都可以吃,衣服要选择自己穿了合身的,何不挂上牌子让有需要的人自己来选呢。”说干就干,何新建自制了更多衣架,把店内的衣服都挂了出来,贴心地写上了纸条“爱心衣架,不要钱,不用谢,你需要就拿走。”
4年送出10万多件免费衣物
“现在店面宽敞了许多,有400平方米宽,衣架上挂的衣服很多,都是爱心人士捐来的,每一件我都洗得干干净净。”正如何新建所言,“爱心衣架”上的衣服虽然不像商场里那般高端,但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每天来店里的人很多,有的是因为好奇慕名而来,有的是有需要过来挑选,看到‘客人’来挑选衣服我都会主动避开,让他们自己慢慢选。除非是有些残疾人,需要帮助的话,我就会帮他们挑选和试穿。”何新建告诉记者,现在到小店来拿衣服的除了一些有困难的居民,也有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煤矿工、油漆工,以及茶陵县、安仁县、衡东县周边县城来打工的人。
“我大概估计了一下,今年就送出了5万件,4年来总数已经有10万多件了。”何新建告诉记者,他会一直将“爱心衣架”坚持下去,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感染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爱心散发与传递。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田甜
编辑:彭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