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脱贫记 | 破除“等靠要” 激活“内势能”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编辑:彭笑予 2020-12-17 17:26:1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7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扛起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打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样本”。

2020年已进入尾声。12月5日起,红网时刻推出《湖南脱贫记》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湖南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就以及典型经验做法。

红网时刻记者 王嫣 长沙报道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激活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为破除“等靠要”思想,调动脱贫对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湖南全方位推进,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老百姓鼓足了脱贫信心,真正实现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破除“等”的观望思想:

连村联创 抱团攻坚奔小康

打开龙头就有干净的自来水、家门口就业能拿到稳定收入……如今,湖南脱贫攻坚的成效,显现在每一处温暖人心的细节里。

一村富,小幸福;村村富,大幸福。要实现乡村振兴,抱团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为了解决星落四散的边远山村的脱贫问题,2015年,麻阳谭家寨乡楠木桥村与周边发展比较落后的8个村一起组成了“连村联创”,在原有村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党总支。这个联合党总支成为了当地抱团攻坚的“一线联合指挥部”。保证了9个村11个产业都有党小组,33个产业基地都有党员致富能手,开创了当地群众广泛称赞的“连村联创、抱团攻坚”的模式。

今年8月底,登上麻阳谭家寨的山顶,只见好大一片果园,向四周山峦蔓延。猕猴桃已经挂果,沉甸甸的葡萄压弯了藤,丰收的黄桃飘来醉人的芳香。

谭家寨乡党委书记杨华介绍,3年前,这里还是满目荒山。如今这片2000亩连片果园,由楠木桥、白竹林、咸池坳等9个边远山村党支部联合创建。他们把扶贫资金和其他配套资金捆绑使用,目前果园年产值600万元,2383名贫困人口受益。

截至2020年5月,楠木桥村共建成2000亩“连村联创”扶贫产业示范园,1200亩生态休闲特色农业基地、集约流转土地5000余亩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楠木桥生态农业示范园”,创建了总占地面积1560余亩的“家庭农场”10个,并联合经营发展成麻阳首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小微企业32家。年接待游客超30 万人次,帮助村民家门口自主创业、上班就业,实现富民强村奔小康。

破除“靠”的依赖思想:

因地制宜 发展产业促增收

相比“输血”式帮扶,只有通过激活“造血干细胞”强筋壮骨,才能增强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图片1.jpg

岣嵝乡是油茶之乡,因为气候、地形原因,环洞村的油茶更是久负盛名。

衡阳县岣嵝乡是油茶之乡,因为气候、地形原因,环洞村的油茶更是久负盛名。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金山银山不如一片油茶山,存钱存物不如存片油茶林。”

今年74岁的曹华申是岣嵝乡环洞村的一位油茶种植户,从他懂事开始,就跟着父母一起种油茶。可是近年来,随着人手不足,资金投入缺乏,存活率低,产油量低,一度成为了长期萦绕在他心中的难题。

2015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曹华申家的16亩油茶林先后进行了垦复。他还加入了村里的种养合作社,每年春季,合作社都会定期发放良种油茶(寒露籽油茶)的种苗。

曹华申高兴地指着几株油茶树告诉记者:“这些油茶是我2015年种植的。这一片以前是老茶林,我一亩地才能产5斤油,现在经过低改垦复后,一亩产量能达到30斤。现在因为油茶品质好,客户都是直接开车到家里买,像现在看到的这批油茶,虽然2023年才能有收成,但早就已经被预订了,价格也由以前的20-30元/斤,卖到如今的70-80元/斤。”

近年来,环洞村以村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形式流转农户、贫困户430亩荒地进行新造油茶,流转老油茶林280亩进行垦复更新改造,通过村级合作社、产业大户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合作关系,共投入资金65万元进行油茶新造、垦复、管理。

据岣嵝乡乡长蒋霁介绍,因为油茶生产周期较长,8年成熟,10年进入盛产期。因此,在油茶还未投产阶段,环洞村种养合作社每年10月会定期进行分红,截至2020年6月,环洞村共有71户,226人参与油茶分红。如今,村民们看到了油茶林,就看到了脱贫增收的希望。

除了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外,当地还积极组织了贫困户参与“致富带头人”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邀请农业专家授课,组织贫困人员集中学习农业技术,让更多的贫困户能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从而激发他们的脱贫意愿,提升脱贫能力。

破除“要”的懒惰思想:

灵活就业 贫困难题迎刃解

身贫好扶,心贫难治。如果扶贫工作只是政府一头热,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不自立自强,再好的政策也扶不起。

2.jpg

浏阳葛家镇。

家住浏阳葛家镇新宏村的黄俊明一家,2017年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四口人,女儿属于一级残疾,妻子是三级肢体残疾,一个儿子正在读初中,全家只有黄俊明一个劳动力。

在得知黄俊明一家的艰难处境后,葛家镇政府以及新宏村支村两委高度重视,危房改造、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一连串暖心扶贫举措也随之而来。

黄俊明并没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而是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支村两委的帮扶下,依靠产业扶贫,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每年种植蔬菜5亩以上。平时有时间,他还会到附近的花炮厂当装卸工。全年收入累计达5万元左右。

这几年,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蔬菜种植产业与灵活就业,黄俊明一家实现了脱贫,走上了一条稳定的小康之路。黄俊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幸福不是“等靠要”,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治穷先治愚,激活造血功能。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中,只有让“等靠要”变为主动创造,让懒惰变为勤奋,让得过且过变干事创业,才能实现让一个群体、一个村庄、一个地区发生蜕变的长远目标。

脱贫攻坚总攻的“号角”已然吹响,越是临近胜利,越是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确保真脱贫,稳扎稳打拔得脱贫攻坚最后的胜利旗帜。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2/17/87096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