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公安局人境大队民警给23名新市民发身份证。盛磊 摄
一天完成指纹录入和拍照,一天完成资料审核,三天内完成制证。近日,长沙县公安局人境大队民警和县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县精神病医院,给23名星沙新市民送去身份证。
此前,这些新市民曾是长期滞留在长沙县的“无家可归者”,由于存在智力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说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信息,也没有姓名、户籍,无法明确身份,难以找到他们的家人。
“没有身份信息,也就没有户口,仅能享受救助政策,不能办理医保、残疾证,也享受不了特困补助。”县公安局人境大队民警告诉记者,长沙县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去年以来,公安机关与救助站相互配合,采集受助的23名长期滞留流浪人员的血样,进入DNA库进行循环比对,同时,通过人像、指纹比对、刊登寻亲公示,排除有可能的违法犯罪记录后,在市人境支队的指导下特事特办,帮助其正式落户长沙县。“普通人办身份证需要15个工作日,我们为流浪人员开辟绿色通道,三天内完成指纹采集、人像拍照,制作出新身份证。”该民警告诉记者。
在县精神病医院,23名新市民从民警手中接过新身份证,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述心情,但他们向民警微微点头,表达感激之情。
近期长沙气温骤降、寒意逼人,当天,长沙县救助站筹集过冬的棉衣、棉鞋,换洗的内衣内裤,以及牛奶等生活物资来看望慰问这些新市民。
“他们有了身份证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帮他们申请医保、残疾补助和特困补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且继续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医疗救治等服务,按季节变更及时送来适宜衣物和生活物资。”长沙县救助站工作人员王孟表示,该站在提供暖心服务、温馨救助的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尽力帮助他们与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星沙时报记者 盛磊 通讯员 文坚)
来源:星沙时报
作者:盛磊 文坚
编辑:吴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