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潇湘林业70年丨实施全范围生态提质——湖南林业发展成就之生态提质篇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陈加宁 2020-12-29 17:19:21
时刻新闻
—分享—

WechatIMG2718_meitu_4.jpg

水清岸绿的湘江。图/陈杰

编者按: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单独设立湖南省林业局以来,湖南林业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70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务林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投身生态建设,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唯美动人的绿色旋律,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建设生态强省、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红网时刻推出《湖南林业70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近年来,湖南林业造林的重点已由造商品林转变为复合型生态系统修复。根据湖南生态实际,全省坚持多层面协调并进,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有效提升了“一湖三山四水”生态承载力,使生态环境成为公平普惠的民生福祉,为生态强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带”——构建“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态涵养带

WechatIMG2426_meitu_4.jpg

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涓水西侧的湘潭县锦石乡的唐家湖生态湿地。

WechatIMG2424_meitu_2.jpg

湘潭县唐家湖荷花盛开的美景。

近年来,湖南省林业系统推进构建了“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态涵养带,全流域提质湿地生态系统。例如,在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开展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管护等工程,以洞庭湖为重点实施了湿地保护恢复、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改善了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区的生态质量。

同时,在湘江全流域推进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从湘江干流或主要支流沿岸扩展到覆盖“四水”流域,开展退耕还林还湿,营造人工湿地 - 森林生态系统,涵盖14个市州47个县市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湿面积2466.66公顷。

在此基础上,又选取祁东县、城步县等21个县市区开展小微湿地保护与建设试点130多公顷,探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新模式。开展了洞庭湖湿地的非湿地生态功能整治,全面退出了环湖造纸污染企业,积极稳妥清退洞庭湖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欧美黑杨2.18万公顷,生态修复清理迹地及洲滩、岸线2.15万公顷。推进洞庭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修复了由于非法采砂、矮围种养、杨树栽植等引起的湿地退化。

在洞庭湖漫步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麋鹿。

左边黄嘴为中白鹭,右边是小白鹭。

湖南省把自然保护地作为洞庭湖湿地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全面排查和整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督导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涉林整改问题,有效维护了洞庭湖湿地的原真性和系统性。

现在,洞庭湖越冬候鸟达24.7万只,有麋鹿210余头、江豚120余头,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也明显增加。

“点”——推进长株潭生态绿心修复

WechatIMG2721_meitu_1.jpg

俯瞰生态绿心,昭山。图/陈杰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开展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摸底情况,编制下发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方案》《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违法违规项目及工业企业退出后复绿标准》。完成了“裸露山地”造林274.53公顷,基本实现了裸露山地绿化全覆盖。

长沙市集中力量开展了绿色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攻城拔寨啃下了一个个矿山修复“硬骨头”,完成面积50.68公顷;株洲市成立绿心保护领导小组,完成绿心复绿127.85公顷,其中石峰区按照“三年培育、五年复绿、十年成林”的总体思路,采取育苗、造林、管护“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方式,绿心地区裸露山地造林初见成效;湘潭市制定了《生态绿心区复绿补绿插绿五年行动方案》,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完成绿心复绿97.77公顷。

“线”——开展国土绿化 建设生态廊道

WechatIMG1445_meitu_10.jpg

《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图。

WechatIMG1465_meitu_3.jpg

野生动物通道建设愿景图。在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生活休闲空间的同时,也保证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WechatIMG1458_meitu_7.jpg

省级生态廊道试点示范,图为株洲市石峰区九郎山长株潭绿道。

在“线”上,近年来,湖南有序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其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被写入2020年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编制了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构建“三山”大尺度生态廊道、“一湖四水”中尺度生态廊道、“骨干路网”小尺度生态廊道、“一心一带九核“等生态廊道重要节点为主体的网状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在长江岸线湖南段等地开展了省级生态廊道建设试点,省市县三级生态廊道建设布局初步成。

在省林业局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中,力争在2023年全面完成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届时,30条重要省级生态廊道依托河流水系、山脉和道路,将把散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串成一条条靓丽的风景线。这对提升全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动生态建设向整体化、系统化、生态化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片”——推进生态脆弱区修复

在“片”上,全省推进了生态脆弱区修复,累计退耕还林143.98万公顷,工程建设区内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50%以上。石漠化综合治理围绕植被恢复重点实施林草工程,在32个石漠化治理重点县(市、区)完成人工造林5.18万公顷、封山育林9.67万公顷。

同时,加强对石漠化形成机理、石漠化植被恢复规律等研究,对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破解难题,积极探索并大力推广高效的石漠化治理模式。

从2012年开始,湖南省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石漠化地区常绿阔叶树恢复课题研究,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石漠化治理科技水平。

“面”——开展草原生态修复

WechatIMG2227_meitu_3.jpg

南山牧场一隅。

WechatIMG64_meitu_2.jpg

仰天湖草原一隅。

WechatIMG2259_meitu_13_meitu_18.jpg

云雾缭绕的燕子山草原。

草原承担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运动休闲等重要功能。

如果把森林比作立体生态屏障,那草原就是水平生态屏障。草原覆盖着许多不能生长森林或不宜开垦为农田的生态环境较严酷的地区,完好的天然草原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更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涵养土地中的水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湖南的高山草原是省内外多条河流的源头。

根据湖南省林业局2018年草地资源清查结果,湖南草原面积为116.69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5.5%,是我国南方草原面积最大的省区之一。在草原生态修复方面,湖南省也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2018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草原监督管理职责被纳入林业部门的职责范围。湖南林业部门按照草原功能由生产生态兼顾转变到生态优先的原则,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草原监督管理,推动草原禁牧轮牧休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实,促进草原资源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合理利用。

湖南选择了生态脆弱区草原进行治理修复和保护试点或试验,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模式和路径:在郴州仰天湖大草原、江永燕子山生态大草原、桑植南滩草场和新宁黄金牧场进行试点,选择适宜的草种,快速恢复植被,更好地发展草原的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此外,还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对全省重点水源保护区、重度退化草地实行禁牧制度,对部分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地实行休牧、轮牧制度。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12/29/87984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