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代炯琼 何双全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慈利县报道
“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老百姓是百分之百的满意!”11月24日,张家界市慈利县高桥镇亭子桥居委会朱老伯领到产业扶贫分红款后连连赞叹,现场,36户帮扶对象依次领到了共计30480元的分红款。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扶贫“造血”功能,近年来,慈利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6亿元用于龙头企业“千企帮千村”、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等一系列项目,助力全县脱贫。慈利县纪委监委则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立足“审、挑、查、验”,科学精准稳慎有效开展监督,推动帮扶措施落实落细,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审、挑、查、验”保精准
在产业扶贫实施过程中,慈利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全程监督,从源头上遏制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审”,严审产业扶贫方案,重点审核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是否符合本地区产业基础和群众脱贫致富需求,帮扶措施是否得当。“挑”,要求职能部门精挑细选帮扶主体,慈利县每年年初都会组织省市行业专家、乡镇负责人及县直单位专家,对参与帮扶的企业和合作社帮扶方案进行评分,挑选10家龙头企业和100家合作社成为帮扶主体。“查”,慈利县纪委持续性督促检查,不定期到企业和合作社查看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帮扶物资发放及扶贫物资使用情况,到乡村部门了解工作配合及资料归集情况。“验”,严把验收关,组织产业扶贫验收人员认真对比帮扶方案,与帮扶对象核对物资及分红发放情况,发现问题督促交办,跟进监督直至整改到位,对逾期不整改的予以终止取缔。
2020年5月的一天,慈利县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奇怪的访客,进门就抱怨:“这个项目我们不做了!我们人手不够,实施起来有困难……”
问其背后原因,是嫌项目验收太严格,担心年底达不到标准而选择中途退出。纪检监察组组长当即进行了劝说:“你们现在退出,前期的付出就白费了,项目实施有困难,可以想办法克服。”然而,访客仍然选择放弃该项目。
为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慈利县纪委监委对各类实施主体的筛选、实施过程的督查、实施成效的检测、贫困户满意度的测评进行实时跟进,通过严格的跟进监督,让真扶贫的有为企业带动贫困户一同发展致富,让意欲套取项目资金假扶贫的噬贫“蝼蚁”无处遁形,全县产业扶贫项目逐渐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2020年,慈利县对近几年来200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检查,通过督查“回头看”,共发现问题40个,现已全面整改到位,进一步保障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扶贫大考见真章
“家里有几口人?企业给你家发了多少茶苗、肥料?你在茶园务工工资是多少?”这是慈利县产业扶贫验收督查组在东岳观镇便民服务中心,与贫困户就企业带动贫困户相关情况一一核实的一幕。
近年来,慈利县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每年都会迎来这样一场年末大考,考官由县纪委监委和县乡两级主管部组成,打分者则是企业联系带动的所有贫困户。
每年大考中,慈利县纪委监委都会将资金量最大、实施范围最广、带动贫困户最多的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帮扶项目作为重点,不留死角的全程跟进。督查中,针对不达标的项目,严厉要求企业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不留情面坚决取缔。
火眼金睛识套路
2019年,督查组对慈利县某龙头企业进行验收审核,该企业带扶750名建档立卡户,2019年获得产业扶贫项目资金200万元,按规定,企业须提供160万元的生产帮扶。验收审核中,监督组发现企业给贫困户发放的辣椒苗价格每株近1元,明显存在抬高价格行为,立即要求企业整改,共补发了群众18万余元生产物资。
与此同时,检查组还发现另外两家合作社以每株10元价格给贫困户发放了橘苗,对比20元一株的新品种,价格看似合理,但经过监督人员实地查看,发现橘苗是80年代老品种,价值不超过5元,检查组当即要求两家合作社补发了2万至4万的生产物资。
三年来,慈利县共有1家龙头企业、3家新型经营主体因实施不力被终止产业扶贫项目,245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回归国库。2019年至2020年,慈利县通过严格审核把关,共补发物资7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我们对于触碰红线的违纪行为一律专案专办、一查到底,近年来,共查处扶贫领域微腐败268人,追缴违纪资金757.7万元,扶贫产业带贫益贫能力不断提升。”慈利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下阶段,他们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代炯琼 何双全 王义正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