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辉煌“十三五”谱写新篇章丨6923个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编辑:陈加宁 2021-01-19 14:08:58
时刻新闻
—分享—


QQ图片20210112162842.jpg

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过5年接续奋斗,湖南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等跃上新台阶。

红网时刻开设《辉煌“十三五” 谱写新篇章》专栏,回顾和梳理“十三五”时期湖南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1.png

农网改造后村民的生活正发生翻天覆地改变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芳 长沙报道

“老倌子,你莫用冷水洗手洗脚,电热水器开一下几秒钟就有热水哒。天气冷了年纪大了,要晓得自己保养!”傍晚,73岁的彭婆婆拿毛巾“狠狠地”拍了一下80岁老伴儿彭福千的背。

“自从屋里装了电热水器,那就成了我家婆婆子的‘心尖子’。”旁边,彭福千老人一边洗手,一边笑呵呵地“抱怨”。

“灯长亮,水常暖”

让大山美好生活成为他们心中最深的眷恋

长沙县北山镇明月山村,地处两座大山中,是长沙县海拔最高的村落,森林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彭婆婆和老伴彭福千老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尽管子女已经住进了城里,常常念叨着要接他们进城去住,然而在他们心里,越来越好的明月山村依旧是他们心中最深的眷恋,不愿离开。

与他们一样故土难离的,还有另外3户人家,他们居住在靠近山顶的地方,同时也是离供电台区最远的4户人家。4户人家由离山顶最近的荷花口上屋台区供电,而这个台区位于明月山村级公路的末端。车开到这里,就只能通过摩托车或者步行前往山顶。看似直线距离仅4公里的道路受山高、林密、路陡等因素影响,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每逢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的恶劣天气,大山上只能靠生火烧水,夜晚更是漆黑一片,几乎看不到光亮。

“十三五”期间,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有路的地方使用机械开挖,没路的地方就采用人工开挖,国网长沙供电公司仅用30天时间,敷设4000米电缆,让明月山村大山深处这4户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人家“灯长亮,水常暖”。

“我一辈子住在大山上,现在的日子,好过!一按开关就打水,一开冰箱就有肉,一拧水龙头就有热水,婆婆子哎,再冒得比这更舒服的啦!”彭老爷子甩着手上的水珠,顺手摸到遥控器,打开了电视。

微信图片_20210118172525.marked.jpg

农网改造,电力员工检修忙(刘章/摄)

农村居民用电量较“十三五”初增长77%

农网改造,作为“十三五”期间为民办实事的大事件之一,受益的远不止于长沙县明月山村大山深处的这4户人家。有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网湖南省电力实施农网改造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5万千米、配电变压器10.32万台,低压线路18.4万千米,累计投资较“十二五”提升了240%。尤其是全省6923个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后,贫困地区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更是得到明显改善。

还有一组数据,更是满满的“获得感”:全省县域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08千伏安,农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79%。这意味着,农业生产电气化,农业种养殖、乡村特色产业升级,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绿色出行和家庭电气化,电动汽车充电等等都有了可能。

果然,仅2020年,湖南全省用电1929.3亿千瓦时,乡村居民及农业用电量299亿千瓦时,农村居民用电量占比14.8%,较“十三五”初增长77%。侧面反映出乡村电气化水平的提高,而乡村生活也随着电气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小河村,黑木耳扶贫车间的机器生产正繁忙。村党支部书记刘泽荣告诉记者,在“十三五”期间,经过农网改造,村里新增了4台变压器,并建设了光伏发电扶贫车间,可靠的电力供应为这个贫困村振兴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因地制宜各项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去年,全村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累计产值达40余万元。“村民们不仅能够在家门口实现打工,还能够有产业分红,这真是带领百姓走向幸福生活的民生实事!”

未来更可期:提供有力电源支撑

与此同时,记者从湖南省发改委获悉,近年来湖南加快重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了平江电厂、华容电厂和五强溪水电扩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复工;攸县电厂投产后新增装机126万千瓦。在国华永州电厂施工现场,两座高位排烟冷却塔也在近期全部结顶,该项目一期工程计划2021年9月底投产首台,届时将有效缓解湖南峰值电力负荷压力,为湘南受端电网提供有力电源支撑。

而来自湖南省能源局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十三五”期间,湖南新增500千伏变电站6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从7093万千伏安增至11663万千伏安,交流线路长度从20180公里增加到24815公里,用电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都说电力是经济的晴雨表,而经济状况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从农网改造“十三五”期间以来的各项大数据来看,我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获得感”,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农网改造后乡村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1/19/89030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