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代表好声音丨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 7位人大代表献“金点子”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王嫣 朱丽萍 编辑:肖拓 2021-01-27 00:01:56
时刻新闻
—分享—

乡村振兴照片.jpg

凤凰县菖蒲塘村猕猴桃产业园。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王嫣 摄影 朱丽萍 长沙报道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12月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面对乡村振兴这一场历史性的时代“大考”,湖南省人大代表们会想出什么样的金点子呢?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

重农先重人,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是人才,这是不少代表们的共识。

省人大代表董敏芳建议,像培养特岗教师一样,建立乡镇专业人才定向招录培养机制,每年协议定向送培公费农林牧水学生。同时,从学校、医院等单位选拔一批有意愿、有能力的女干部到乡镇担任助理,为期一至两年,择优留任,优化乡镇干部性别结构。同时,提高待遇,留住一批;人文关怀,激励一批;培训交流,提升一批。

“缺乏一大批懂‘三农’、爱‘三农’且能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适用型人才。”省人大代表龙四清建议,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作用,运用“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政府“买单”的方式,在湖南范围内高质量实施“乡村(社区)人才振兴计划”。同时,各级财政设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农村“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和乡村(社区)基层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

乡村振兴 产业为本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一环。

省人大代表魏和胜介绍,目前湖南乡村振兴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所以在推进产业兴旺方面,任务艰巨。

魏和胜以永州市蓝山县为例,他发现该县70%以上的农产品都只是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而且绿色、有机特色产品少。

针对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不足、农业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魏和胜建议,政府出台鼓励支持政策,大力推行“五统一”:一是统一标准,即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建立溯源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二是统一品牌,即在湖南公共品牌的基础上,鼓励各市州和县市区积极争创地方标准农产品,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品品牌;三是统一包装;四是统一推介,利用线上线下大力宣传推广;五是统一服务,即政府搭台强化服务,深入推进基层供销改革,通过成立专班、整合资源、配齐人员,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各项服务,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与工业、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相结合形成多样化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动体系。

魏和胜还建议,加快宅基地改革。倡导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用于发展乡村民宿、餐馆等休闲旅游配套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作为地处湘西南地区的怀化代表团代表杨婧,通过对怀化乡村的实际调研,提出以同城周末乡村游撬动乡村振兴前期发展的建议。

杨婧指出,对于怀化、邵阳、湘西自治州等大多地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应更多注重同城地区城镇居民周末体验式旅游,着力以“山顶木屋”“田园星空家园”“渔船水居”等特色民宿为依托,通过打造在田园中走,在山涧中行,在鸟鸣中乐等慢生活节奏的方式,让市本级都市人在乡村放松生活节奏,结合温泉、民俗表演、季节性采摘、特色手工品制作、传统生活方式体验等多样化的体验式活动,让乡村所在市本级的城镇都市人来到乡村过周末,构建市本级城乡协同发展关系。

夯实基础,补齐农村短板

近几年来,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推进,目前湖南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无数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极少数偏远农村农田水利设施还比较薄弱。”省人大代表余莉芳通过调研发现,一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水利还在使用,这些水利设施,已瘀积严重,渠道内杂草丛生,千疮百孔,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生产的一块“短板”。

“农业产业兴旺离不开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支撑。”余莉芳建议,对全省只实施过极少部分农田水利建设,以及从未实施过农田水利设施项目的村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调研过程中,细心的余莉芳还发现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农村道路照明这一方面依然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不少差距。

湖南乡村公路网已经建成,一条条乡村公路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路,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群众日常交往增多,群众夜间出行越来越多,农村道路夜间照明需求就更显得非常迫切。

余莉芳建议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对乡村公路照明工程给予立项资金支持,并分批逐年实施,“让路灯照亮美丽乡村,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破解农村物流“痛点”,打通农村快递“最初一公里”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物流问题。现实中,农村物流往往体量大、货物重,但单价低、数量小、频次少、收发地点分散。很多快递公司基于成本考虑,设点大多只到乡镇一级。快递到不了村,村里的农产品出不来,乡村物流堵在了“最后一公里”。

破解农村物流“痛点”,也是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重要路径。省人大代表谭聪圣建议,加快布局城乡一体化配送市场,积极推进共同配送。针对低效的单向物流环节,应有效整合利用空载资源,把城市和乡村都作为货物集中地和消费地,并有频繁的物资流动,且能控制物流资源。

谭聪圣建议尝试开展“农村智慧物流提质增效项目”的试点创建工作,把乡村的大型连锁超市当做载体,推进城乡一体化配送,在末端配送上,有效整合分散的农村物流资源,将农村现有富余的运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到物流配送体系中来,激活农村末端物流。

谭聪圣还提出,构建产业联盟,搭建“双向物流”。通过支持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产业联盟,建设覆盖主产区的产地集配体系和加工配送中心。同时,实行“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并重,着力解决好农产品流通的“最初一公里”和农村消费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使农村末端配送网点不仅是工业品配送的终点,更是农产品销售配送的起点,实现快销品配送和农产品集货等多重功能,打通农村物流城乡双向快捷通道。

以点带面,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省人大代表李国武建议,把一部分基础条件比较优越的省际边界镇、历史文化名镇和特色产业镇,打造成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以点带面,引领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李国武建议,乡村振兴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由县一级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统筹和完善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同时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工程,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然后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配套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最后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机制创新。”李国武建议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契机,以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重组为纽带,积极探索发展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并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同时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王嫣 朱丽萍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1/26/89545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