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28日讯(记者 郑涛 )1月27日,湖南省政协委员、省旱杂粮产业联盟会长罗可大在接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湖南旱杂粮具有品类多、品质好、附加值高的特点,旱杂粮与水稻不争地,是稳定粮食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呼吁加快发展旱杂粮产业。
据罗可大介绍,湖南省旱杂粮主要品种有玉米、红薯、绿豆、花生、芝麻等20余种,旱杂粮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近3000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56家。2019年,我省旱杂粮种植约1200万亩,约占粮食总面积7%左右,总产量400万吨左右,约占粮食总产量8%左右,总产值约150亿。
湖南“七山一水二分田”,山清水秀,发展旱杂粮基础好、作用大。大力发展旱杂粮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旱杂粮产业正呈现规模不断扩大,主体日益增多,发展趋势稳步向好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支持不够。对旱杂粮产业重视程度不够,在宏观上没有统筹规划,微观上政策支持比较少;二是产量不大。旱杂粮作物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坡、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种植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和产业化;三是产业不强。旱杂粮育种、仓储、品牌、科研、精深加工能力比较弱,规模和附加值效益比较差,更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为此,罗可大建议:一、加强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旱杂粮产业发展环境。将发展旱杂粮产业作为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增收、产业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参照水稻等粮食作物政策给予重点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在充分调研和基础上,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按现种植格局和地理环境,选择数十个县、数百个乡镇村,调整产业结构,主导旱杂粮产业,做好全省旱杂粮整体和优势区域规划,支持已成立的“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在“长沙自贸区”建设“中国南方旱杂粮产业谷”,建立旱杂粮“大数据中心”“文创中心”“种子中心”“期(现)货交易中心”“社会责任”储备中心“出口创汇中心”。
二、培育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打响湖湘杂粮品牌。在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基础上,支持培育旱杂粮产业龙头企业,努力创建特色突出、带动能力强、效益倍增的旱杂粮产业集聚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改进种植模式,培育新品、良品,通过旱杂粮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借助旱杂粮产地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探索我省“精、特、细”农业,指导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创建、质量认证工作,借助我省新闻广电强省的优势,支持其品牌宣传力度,增强旱杂粮品牌宣传度,提升我省旱杂粮产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培育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旱杂粮产业。今年1月8日,“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成为我省旱杂粮产业发展的一只主力军,建议制定我省旱杂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地理标志和公共品牌,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旱杂粮体系,促进全省旱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湖南旱杂粮产业产品在市场中的话语权。支持联盟组织的旱杂粮育种选种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帮助联盟企业提升精深加工的能力,破解我省旱杂粮产业发展瓶颈,提升旱杂粮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旱杂粮产业提质升级,把我省这一特色优质粮食、食品产业产品转化为优势粮食、食品品牌竞争力很强的产业,实现“小杂粮、大产业”目标。如此,在“十四五”期间,我省旱杂粮产业成为“千亿”粮食食品产业是很有希望的。
来源:红网
作者:郑涛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