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样本30例之汝城沙洲村
时值腊月上旬,但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白天太阳明亮,傍晚暖风拂面,竟如春天般沉醉。
村民朱小红站在自家经营的“沙洲土菜馆”前感慨:“要不是日子好过了,再好的天气也没闲心享受。”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了发生在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亲临沙洲村考察,并到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朱小红家看望慰问。
“这两件大事,让沙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向群说。
传承“半条被子”精神,干群同心攻坚、同奔小康
沙洲村地处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全村142户542人中,有贫困户30户95人。在朱向群记忆中,村里原来的道路坑坑洼洼,古民居破烂陈旧,村级集体收入极其微薄,许多村民不得不外出谋生。
2017年2月,汝城县水电公司员工黄飞被任命为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乡镇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干部,“三支队伍”坐到一起探讨沙洲村扶贫从哪里抓起?
“什么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大家认为,80多年前发生在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和不懈追求;如今在这里抓扶贫工作,第一位的就是传承“半条被子”精神,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群同心攻坚、同奔小康。
最终,大家定下五个“一起”的方针:坚持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一起抓、产业和就业一起抓、扶心扶志和扶技扶智一起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起抓、脱贫工作和群众工作一起抓。
从此,沙洲村经常举行夜谈会,县、乡、村干部和群众面对面,讲党的政策、问急事难事、谈发展意愿,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我们村民提出的大问题、小问题,都在夜谈会上找到了答案或者得到了回复。”朱小红说,“干部真心实意为大家办实事、解难题,让我想起奶奶徐解秀生前常讲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沙洲村根据村情,定下追求民富村强的好路子;又根据各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制定帮扶措施、完善发展计划。
红色故事、绿色生态、古色民居,全村吃上“旅游饭”
“半条被子”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沙洲村的扶贫产业,自然就围绕这个红色故事做文章——打造红色景区,发展乡村旅游。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向群说,沙洲村既有红色故事,又有绿色生态,还有古色民居,且距离高速公路口子很近,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说干就干。沙洲村用活扶贫政策,争取项目资金,整合各类资源,融合景区建设,完成180栋民居外立面改造,对37栋瑶族特色古民居实行维修、保护。
河道治理、雨污分流、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垃圾集中处理等工程相继铺开。新建磐石公园、民俗广场、纪念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养老休闲中心等。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底,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硬件大改善,软件也得配套。沙洲村村民原本以种植蔬菜、特色水果和外出务工作为谋生手段,对旅游业属“外行”。为此,村支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在村里开展培训,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农家乐厨师、乡村旅游服务等“人人有技能”培训班前后开了11期,覆盖全村。
原本处于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洗心。如今进村“打卡”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每天平均达到5000多人次。
“沙洲村是红色景区,不收门票,但游客来了,食宿消费、购买土特产等都给村里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不是难事。”朱向群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沙洲村80后小伙子朱利志,原本在外当建筑工,但妻子突发强直性脊柱炎,加之母亲患精神病,他不得不返回家乡照顾家人,并背上沉重债务。
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家人住院可报销90%以上,女儿上学免除所有费用,每学期还有500元生活费。虽然负担减轻了,但增收仍是难题,朱利志对未来陷入迷茫。
“现在村里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你还不到40岁,拿出干劲来,大家一起帮,肯定能过好。”村干部找到朱利志,安排他当生态护林员,每年工资1万元。朱利志爽快答应:“我一定护好沙洲的青山绿水,为发展旅游尽力。”
各项指标达到脱贫标准后,朱利志主动申请脱贫摘帽。脱了贫、不歇气,他和妻子又在村广场租下小摊,销售零食、饮料、土特产“黄金奈李”,如今全家年收入在9万元左右。
朱小红原本也属贫困户,但他和妻子接受村里的厨师培训后,利用自家房子开起了土菜馆;女儿朱文萍在村里当景区讲解员,全家收入节节高。“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家看望慰问之后,土菜馆的生意更好了。”朱小红摊开账本告诉记者,2020年底全家人均纯收入已接近1.9万元。
目前,沙洲村有3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过去最困难的时候,3位女红军给我家留下了温暖被子。现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共产党又给了我们幸福路子。”朱小红深有感触地说。
2018年,沙洲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与此同时,村里紧盯家庭收入变化情况,重点对特困供养户、低保户、重病大病户、残疾人户、危房户、纯老人户、收入临界户等七类重点人员实施日常动态监测,防止脱贫后再返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朱小红家外墙上,印着醒目的标语。他说,这正是全村老百姓的心底话。大家肯定会把沙洲红色景区继续建设好、维护好,让更多游客到这里来感受“半条被子”的浓情暖意。
■采访手记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
80多年前发生在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以及当下正在该村实施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都充分说明:干群同心,其利断金。
在新时代,沙洲村党员干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把村民脱贫致富和村庄发展抓实抓好,把民生民需落实落细,把群众的糟心事、烦心事列为自己的关心事,立刻办、限时办,不办好不罢休。干部和群众因此鱼水情深,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大家拧成一股绳,短短几年时间便把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可喜可贺。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向群说,现在沙洲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见面都是热情相待,亦亲亦友,以前的“意见户”成了村级事务的“拥护人”,以前的上访户消停了,故意“挑刺”的也不见踪影。大家同心同德,这样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勇
编辑:彭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