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多年奋战,湖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回望历程,道路曲折而艰辛,足迹深刻而隽永。新的一年,为充分展示驻村帮扶工作一线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集中展现驻村帮扶取得的成效,讲好湖南扶贫故事,1月4日起,红网时刻开设《我的帮扶故事》专栏,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展示湖南“帮扶人”的感人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怀化报道
罗克军(中)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给全村党员上党课。
高个子,圆脸庞,皮肤黝黑,如同一个老农一样,这就是湖南省委办公厅驻怀化市沅陵县二酉苗族乡施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罗克军。
2018年3月,罗克军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放下手中的笔和对文学的热爱,走上了与贫困搏斗的战场,来到施溪村开展为期三年的驻村帮扶,将一腔真情全部奉献在苗乡深处。
施溪村是一个合并村,由原来3个村合并而成,也是少数民族集聚地,苗族人口占98%,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产业发展几乎空白,贫困发生率达30%,是省定深度贫困村。
面对这片“穷得让人揪心的山野”,罗克军已做好吃大苦、流大汗、啃硬骨的准备,“再苦再累,我们唯有坚守初心;再艰再难,我们只会勇毅向前。”
施溪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其中10个组位于大山深处,最远的组距村部15公里。为了践行对组织的承诺,罗克军顶风冒雪,跋山涉水,日访民情,夜宿农家,用脚步丈量苗寨的山山水水,短短两个月就走遍了全村,基本摸清了全村真实的贫困现状。
走访发现,贫困户尹八八,丈夫因患淋巴瘤去世,婆婆李中菊80岁高龄,年老体弱多病,3个女儿均在清水坪九校读书,沉重的负担全部压在她柔弱的肩上。了解这些情况后,罗克军积极联系步步高集团爱心人士重点结对帮扶,资助她3个小孩上学;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改善她家居住条件;引导她加入合作社,参与钩藤基地培管,并安排卫生清洁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尹八八的愁眉渐渐舒展开了,逢人就说,“不是亲人胜亲人,感谢工作队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没有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即便脱贫发展也难以为继。
罗克军奔赴永顺实地取经,盘活施溪村原本已经荒芜的2000多亩油茶林,通过低改千亩,分期开发,保底分红,利益共享,让农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
油茶花开,茶子果红。第一期低改500亩完成后,沉寂几十年的荒山被唤醒,茶籽压弯了枝头。仅此一项,就为油茶农户增收近千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罗克军在发展扶贫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用心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村支书陈洪福32岁,是从三一重工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有情怀、有担当、讲奉献。罗克军多次推荐他参加国家和省里高层次培训,既强党性,又强业务,真正把村支书“领头雁”作用立起来。同时重视对村干部的培养,通过开展以会代训、岗位帮带、积分管理等举措,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他们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底气和后劲。
“桥架路宽阔,居安水乐歌。茶油香百里,猪壮比人多。蜂舞满山郭,笑弯亲阿婆。开门上车间,致富万家和。”亲眼目睹施溪村的变化,一名村民欣然写下《扶贫乐》这首赞美诗。
如今的施溪村,桥通了,路宽了,水净了,村庄变美了,昔日的穷山村正大步走向富裕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