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Vlog·诗中那抹红丨杨开慧:“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赛凤 张盟 编辑:陈加宁 2021-02-18 14:41:3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是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任晔 李赛凤 张盟 长沙报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给李淑一的信中,写下了这首深深怀念杨开慧的瑰丽词篇《蝶恋花·答李淑一》。于毛泽东而言,杨开慧既是亲密的战友又是亲爱的夫人。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谊,艰苦岁月的伉俪之情,构筑起了那段红色浪漫……

WechatIMG868.jpeg

杨开慧故居。

生逢旧时却不似旧时女子

杨开慧出身诗书世家,父亲杨昌济曾留学日本、英国、德国,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和教育家。

作为进步女性,杨开慧早在青年求学生涯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带头剪起了短发;还联络其他青年学生冲破男女不能同校的禁区,进入岳云男校读书,开创了长沙男女同校的先例。对此,毛泽东在致同学肖子升的信中,称赞杨开慧这一行为“男女共学,亦一新生面也。”

1918年,为了领导“驱张”运动,毛泽东到了北京。正是这次北京之行,让他收获了爱情,与杨开慧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

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她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毛泽东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1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当年湖南支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杨开慧和毛泽东一同创办文化书社,一同上街参加革命活动,一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向。

尘封52年的家书如泣如诉

WechatIMG869.jpeg

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家书。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开长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到板仓老家开展地下斗争。当时战事紧急,时局凶险,丈夫音讯全无,杨开慧便只能用信纸包裹思念......

“念我远行人,何日重相逢?”“润之,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我不要这样悲痛。”身为妻子,这字里行间透露着杨开慧对在外杳无音信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身为母亲和女儿,她割舍不下血脉相连的至亲,不舍之情一览无遗。

这些是毛泽东从未收到过的家书。1982年3月,工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生前卧室时,在墙角的泥砖缝中发现了一沓藏匿了52年的手稿。手稿内容字字情深,句句动人。对丈夫的思念、对亲人的不舍、对革命的追忆溢于言表......

1930年10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在家中被捕。敌人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这遭到了杨开慧的严词拒绝。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同年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

今朝爱情传佳话感人至深

从前虽然车马邮件都慢,但书信是传递思念的唯一载体。后来,科技与通讯发展,我们传递情感的方式越来越多,不少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爱意。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遥远的阿尔及利亚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任务时,给妻子程琳写了120多封情书;丈夫在送援鄂医疗队的妻子时大喊:“赵英明,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跨年夜,老爷爷悄悄买玫瑰花,给老伴一个惊喜;84岁的老奶奶在病房吹口琴陪老伴做透析……

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是心动,是陪伴,也是表达。无数个爱情故事里,爱情的样子不会只有一种,表达爱情的方式也不止一样。

不同于革命先烈们在当时的岁月里想见却不能见,处在交通发达时代下的我们,与爱人也许能够天天相见,但有时我们却让爱越走越远。如果我们多一点沟通交流,多一些换位思考,感情方能更长久。

来源:红网

作者:任晔 李赛凤 张盟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2/18/89872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