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现“束脩六礼” 湖南举办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拜师仪式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张立 2021-02-22 22:22:30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22日,一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拜师仪式在湖南图书馆四楼的古籍阅览室举行。(湖南图书馆 供图)

“束脩六礼”重现。

DSC_7163_副本.jpg

参加拜师仪式的人员合影。

红网时刻2月22日讯(记者 袁思蕾)古时入学拜师,学生要将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六种礼物送予先生,这被称为“束脩六礼”。这六种礼物分别寓意着敬谢师恩、业精于勤、启窍生智、苦心教育、早日高中、宏图大展,既展现了学生对先生的敬意,也表达了对师徒关系的良好祝愿。

今天,一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拜师仪式在湖南图书馆四楼的古籍阅览室举行,重现“束脩六礼”,古籍修复大师师玉祥现场收徒,为古籍修复这门千年技艺注入新生力量。

现场拜师:师父向弟子传授“十二字真经”

“请师父入席!”拜师仪式现场,师父师玉祥率先入场,在主持人引导下坐上太师椅。“请弟子入席!”弟子易婧琪、杨欢欢走至师父面前恭立,随后,向师父行大礼,并依次敬献拜师茶、鲜花和“束脩六礼”,师父赠送徒弟修复工具一套作为回礼……

“‘静得下、坐得住、耐得烦、不畏难’,这是我对自己几十年古籍修复工作的‘十二字’总结。这十二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是却需要你们在今后漫长的实践中慢慢去体悟……”师玉祥向两位弟子现场传授工作经验,并寄予殷殷嘱托。两位弟子在聆听完师父的教导后,行礼致谢,一场拜师仪式最终礼成。

“古籍修复是一项很有魅力的工作。我在修复古籍时,能感觉自己与古人有了心灵的交流。”22岁的杨欢欢说,因为热爱历史,他选择从事古籍修复工作。此次拜师仪式让他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后,自己将尊师重道,努力提升自己,把手艺学到家,传承好中华文明。

沿袭传统: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为了更好地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2013年,国家图书馆特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下设传习所,其培养模式是采用我国传统的“师徒传承、口手相授”的形式,在具体实践中,由师父‘手把手’带徒修复古籍,专项培养古籍修复的骨干力量,要求学员学习期满三年及以上,掌握制浆、托裱、染纸、书叶修补、书画装帧等9项以上技能,能独立完成整部破损古籍修复,方能出师。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雷树德介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成立于2016年6月,聘请古籍修复专家师玉祥为导师,传习所成立以来已举办培训班4期,收徒15人,现已指导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凤凰县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建立修复室并开展古籍修复工作。

湖南图书馆馆长、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贺美华对新师徒致以诚挚祝福,并表示,“传习”二字内涵丰富,“传”是希望专家前辈在之后的工作中对两位新人倾囊相授,多多指导;“习”是希望两位新人牢记拜师时行的礼、说的话,学习前辈们对事业的坚守、对技艺的尊重,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跟着师父勤动手、多动脑,利用所学的新知识,守正创新,让古籍修复事业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2/22/90377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