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明日报丨任殿顺:经营实体书店是理想、审美与毅力的综合考验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殿顺 编辑:陈加宁 2021-02-23 14:16:30
时刻新闻
—分享—

摘要:经历过风雨洗礼愈加顽强的个性实体书店,依靠的绝不仅仅是情怀。在漫长的坚守中,它们无一不在探索着书店商业维度的可能性。为了把这盏灯传下去,一代代书店人努力拓展着业态的边界。如今的个性实体书店早已不再是卖书的集市,在广大年轻人的努力下,书店已成为一个以阅读为核心的公共文化空间,并不断深入读者的生活,融入爱书人的生活习惯。

任殿顺,80后青年学者,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出版人》杂志总编辑。多年来专注于出版产业研究,长期关注实体书店生存境遇。

【观察者】

年轻人经营个性实体书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一场有关理想、审美与毅力的综合体验,是一次守望传统与坚持创新的旅程。可它并非易事。据《出版人》杂志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至少有30家个性实体书店关张停业。令人欣喜的是,有超过50家个性实体书店破土而出,开立新店,成为一方爱书人心中的精神灯塔。这一年里,有些书店被迫呼救,勇敢投身陌生的领域寻求破局;有些书店则秉持“我自岿然不动”的坚韧与傲骨,依旧潜心专注阅读;还有些书店实现了经营的逆势增长。

尽管如今网络书店已占据图书零售的大半份额,但实体书店的价值仍然无可取代。个性实体书店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可以敞开大门面对闹市,可以藏身静谧乡野。如果说文化的传播依赖循环系统,那么个性实体书店就是必不可少的毛细血管,这个绵密的网络勾连起风格迥异的文化消费场景,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送到每一个活跃的细胞。

据了解,拥有一家书店仍然是当代年轻人的理想之一。在DT财经的《2020年轻人理想工作报告》中,“自己开店”这一理想工作获得最高人气。《小店经济活力报告》也显示,18—50岁的人群71%有开店的打算,其中书店排在第二位。在客观的统计数字之下,每一个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书店人正书写着一段段精彩故事。

32岁的王文海放弃了奋斗七年的互联网高薪工作,于2018年创立“一个书店”,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融入其中,开设“会员制”社区书店。在一场被称为“拯救996青年的实验”中,书店让读者在珍贵的自由时间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把自由真正还给自己。

起源于温州、如今已成为当地文化名片的无料书铺,其团队以80后、90后为主,有博士、硕士,聚集了多个专业领域的优秀青年,年轻又极具创造力。在疫情中,除了做好扎实内功,团队积极投身到抗疫一线。创始人张潇作为“高温青年”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利用书友会强大的团队力量,募集了超千万的物资,支援全国乃至全球的抗疫工作。

国外的个性实体书店,有很多故事也值得我们倾听。成立于1919年的莎士比亚书店,是法国巴黎的地标之一,多年蝉联全球最美书店名单。但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书店营业额同比急降80%。店主希尔维亚·惠特曼向读者呼吁多购买书籍。邮件发出后,书店订单量激增,甚至达到平时的50倍,一些政要也带着家人来店里买书。莎士比亚书店捱过了生死劫。

可见,在世界每一座城市,甚至每一个街角,都需要书店的精神力量。你能想象一座城市没有书店的样子吗?那种荒凉令人不寒而栗。当网上书店越来越像快餐店,排行榜上永远是一成不变的畅销爆款,个性实体书店主理人的慧眼与品位便显得更加可贵。他们要在每年数百万种出版物中,准确地找到符合自身调性的精品,进而通过实体书店映照不同社区、不同城市的文化风貌。

经历过风雨洗礼愈加顽强的个性实体书店,依靠的绝不仅仅是情怀。在漫长的坚守中,它们无一不在探索着书店商业维度的可能性。为了把这盏灯传下去,一代代书店人努力拓展着业态的边界。如今的个性实体书店早已不再是卖书的集市,在广大年轻人的努力下,书店已成为一个以阅读为核心的公共文化空间,并不断深入读者的生活,融入爱书人的生活习惯。

(作者:任殿顺)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09版)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殿顺

编辑:陈加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