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金甲村。
红网时刻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今年的春节,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的村民过得心里敞亮。房前屋后的臭水、垃圾、私搭乱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街道、宽敞的屋场,“环境好了,我们的乡村旅游就搞得好,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整洁美丽的村容村貌赢得了百姓的赞叹,高悬的大红灯笼映照出村民的笑脸,处处洋溢着幸福与自豪。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湖南4个县(市、区)上榜,珠晖区是衡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上榜“国字号”榜单,得益于珠晖区深入推进“三清一改”的努力。去年来,珠晖区围绕“三清一改”工作部署,把村庄清洁行动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短短几年,珠晖区实现了华丽嬗变,农村多年的“脏乱差”被“洁齐美”所取代,一幅景美、村净、人和的乡村画卷铺展在衡州大地上。
彻底铲除“脏乱差” 村容村貌换新颜
“你看,我们现在不仅用水方便,污水排放也和城里基本上没什么两样了。”走进珠晖区茶山坳镇金甲村村民曾凡平家,房间内的陈设布局与城里的住房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是厨房与卫生间,装修布置与使用便利性方面几乎是城里住房的标配。
以前的金甲村,是全镇的人居环境落后村,然而现在已成为外地村前来学习的必去之地。
金甲村党总支部书记廖震辉介绍,目前全村已完成改水改厕265处,污水集中处理2处,全村配备固定保洁人员8名,机动保洁人员6名,还深入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建立完善水源地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并对周边农房进行风貌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
在“厕所革命”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是改建村容村貌的基础。“以前用旱厕,苍蝇多、味道大。现在,臭味没了、苍蝇也看不见了,干净得很。”有些农户看到效果后,大家争相主动要改厕。连贫困户都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金甲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金甲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金甲村只是珠晖区36个村庄(涉农社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珠晖区坚持全域整治。清沟渠塘坝,铲除病菌“滋生地”,以农屋檐沟、渠塘河湖等为重点,全面清理水下淤积、水面漂浮、水边散落垃圾和堤坡堤坝堆放物,共清理沟塘涉水垃圾0.9万吨,疏浚沟渠32条14.6千米,清理塘坝51口淤积物1.1万方,完成农村污水治理工程8个,新修沟渠280条,整修坑塘33口,做到所有村庄无黑臭水体、无污水乱流。清粪污废膜,阻断环保“污染源”。推进畜禽标准化圈舍改建,完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全区实现禁养区全面退养、限养区全面规范、散养者全面改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7.5%;组织开展废旧农膜回收,集中清理废旧农膜残留点356处,在覆膜集中区醒目位置树立固定宣传标语、回收网点引导标识牌32处;采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方式,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85.3%。
开展覆盖全域的村庄环境卫生大起底,真正向污染顽疾亮剑,向“脏乱差”环境亮剑,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看现在的村貌,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确实增加了!”金甲村村民看着自家孩子们在花海中自由追逐嬉戏,很感慨。
破解垃圾“三大难” 环境也能改变人
在东阳渡街道太山村排楼边组,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公路边、池塘边上枯枝败叶一堆乱放,零散垃圾随意倾倒没人管。经过三年行动改造后,现在的排楼边像个公园,村民们看到路边有垃圾会主动去保洁,珍惜的很。
珠晖区太山村整治前,枯枝败叶一堆乱放。
珠晖区太山村整治后干净整洁。
然而最初,很多村民对清垃圾一事持观望的态度。“农村环境就是这样噻,我祖祖辈辈都这样过来了,有什么好改的!”“大家都乱倒这么多年了,要是我不倒,其他人又倒,那有什么区别!”......
多少年来,农村的垃圾清运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由于农村环境长期缺乏管理,不少村民习惯于随地乱倒,致使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村头、公路边、田边以及沟渠里,农村被各种各样的垃圾包围,形成了“垃圾中的村庄”,导致严重环境污染。随着珠晖区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条件改善,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难题。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珠晖区清生活垃圾,织密清洁“防护网”,出重拳破解垃圾收集难、运输难、处置难这“三大难”,以清废“百日行动”为抓手,对散堆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和村庄巷道的各种垃圾、柴草杂物进行地毯式清扫,共拆除露天垃圾池463个,新配垃圾桶2160个、垃圾运输车23辆,配备保洁员565名,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非正规垃圾堆放点463处,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易腐垃圾就地培肥还田、可回收垃圾统一回收再利用和初级垃圾分类减量覆盖率100%的目标。
人改变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环境变好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文明意识也显著提高。
应民心因地制宜 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
采访中,珠晖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工作人员跟记者讲起这样一件事儿:珠晖区委书记刘桢干经常在大会和调研时这样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说到底就是9个字:扫干净、摆整齐、守规矩。”
珠晖区王江社区某地整治前。
珠晖区王江社区某地整治后。
村容村貌的改善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支持与改变,但要改变过往遗留下来的生活习惯,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珠晖区着力立“两投”模式,构“三包”机制,树“三美”标杆,定“五有”标尺,改农民陋习,疏通村民思想上的“堰塞湖”。通过以奖代补、宣传评比等方式,发动农民主动投工投劳2.8万余人次,激励群众从“袖手看”到“争着干”。
“优秀的作典型发言,不合格的作表态发言。”村干部包组包巷包户、党员包自家包亲戚包邻里、农户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实现人人了都有“责任田”和“整治区”。同时评出了5个最美村庄、10个最美屋场和300户最美农户,通过评比奖优,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广大群众形成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从源头上减少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引导农民既当受益者更当参与者。并坚持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形成整改闭环,巩固整治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承载的是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正在衡州大地一个个变成现实,让百姓长久享受这种幸福,衡阳一直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编辑:李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