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曹佳琪 长沙报道
预付费“爆雷”事件时有发生,家政、健身、教育培训等预付费类消费纠纷屡见不鲜,一些无良企业跑路前仍然在促销圈钱,消费者无法按约定接受相关的服务,预付的费用大多也打了水漂。商家一跑了之,消费者的钱款却往往不了了之。
近期,在线教育平台“学霸君”被传出运营困难、面临破产倒闭的消息,红网《消费维权》栏目(https://315.rednet.cn)收到众多消费者的投诉。有消费者反映,该企业利用去年“双11”促销大肆宣传,正常收款卖课,却毫无征兆地在12月出现资金链崩断的情况。“现在课不能上,贷款还得继续还”,不少消费者直言自己正陷于退费无门的境地,缴纳的学费换来的仅仅是第三方贷款机构发来的催款短信。
商家企业“跑路前促销”,是否算诈骗?预付式消费如何规避风险?消费者遇上“跑路前促销”纠纷,怎么维权?针对“跑路前促销”这类圈钱套路,红网《消费维权》栏目邀请了弘一律师事务所尹兰英律师为我们提供法律方面的提示。
“跑路前促销”可能涉嫌合同诈骗
“消费者在商家企业开卡行为成立,视为双方服务合同的订立生效,合同对于双方具有法定的约束力,商家的义务就是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服务。”尹兰英律师称,不论商家企业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店铺关闭,造成消费者不能正常消费的,都视为商家企业的违约。
尹兰英律师表示,如果商家企业在明知店铺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准备破产的前提下,或者早有预谋撤离现场、携款跑路的,仍然在关闭店铺之前,进行宣传营销,以各种利好优惠的形式来促使消费者开卡、预付款,收款之后跑路关店的,这种行为就不是简单的合同违约行为,可能涉嫌合同诈骗。对于已经涉嫌诈骗的企业和经营行为,消费者可以直接向各地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预付式消费应“重书面、轻口头”
预付式消费背后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尹兰英律师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风险:
一、查验商家企业的营业执照,审查其合法资质。办卡之前,消费者应先确定商家是否有正规资质,可以要求商家出示营业执照和其他证照等,对于需要特别营业许可的行业,要另行仔细核对其营业许可范围。还可以留意商家企业营业场所的租赁合同,根据其租赁期限预估商家企业营业的长久性风险。
二、重书面,轻口头。消费者应当重视和商家企业的书面合同约定,切勿轻信商家企业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
三、保留缴费凭证等证据,作为以后维权的证据。消费者在日后维权过程中,首先要出示的就是付款证据,证明自己维权的合法来源。商家如果在书面合同、格式合同之外有特殊承诺,一定要保留证据,包括补充书面协议、录音、信息来往等。
遇上“跑路前促销”纠纷,可依法维权
“若消费者已经遇上商家跑路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搜集证据,依法维权。”尹兰英律师表示,消费者在面临“跑路前促销”纠纷时,可以请求当地消费者协会出面协商维权,也可以拨打12315进行投诉,同时可以请求工商部门介入调查或者进行协商。如果商家企业失联的,可以通过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档案,寻找到企业开办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联系方式,继而进行维权。消费者还可以搜集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司法维权挽回经济损失。
“在进行大额消费时,建议选择现场消费付款、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模式。”最后,尹兰英律师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预付费消费中,切勿一次性提前支付大额款项,注意理性消费,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红网
作者:曹佳琪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