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通讯员 刘飞 肖海滨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衡阳4个村上榜,分别为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南岳区南岳镇延寿村、雁峰区岳屏镇前进村和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这是这四个村于2020年获评“全省第九批民主法治示范村”之后获评的又一国家部委级荣誉。
乡村治,百姓安。作为社会运转的微小细胞和基层单元,乡村可谓社会治理的基石。近年来,衡阳市各地按照中央、省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截至目前,衡阳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2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7个,“全市法治乡镇”21个。
下一步,衡阳将继续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在制度规范、工作保障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一村一品”,突出创建实效和示范引领,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坚持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助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
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
文化引领,法治氛围浓厚
建成总投资200余万元、占地1000余平方的法治文化广场,村主干道公路两侧全部覆盖普法宣传标牌,法治文化墙绘在村内随处可见,法治氛围浓厚。利用电信IPTV平台开通了全县第一家村级电视台,开设了平安创建、法治教育、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版块,在引导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民主自治,构建平安和谐
扩大村务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监督。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议,确保决策民主科学,村民自治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农村治保会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维护安全稳定,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良好。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村民集体自主依法制定村规民约,为矛盾纠纷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依法治村和乡村振兴实施提供保障。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村干部带头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倡导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摒弃婚丧陋习,移风易俗取得明显成效。
2
南岳区南岳镇延寿村
一中心、两服务、三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建成一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三个办事窗口。
为村民群众提供调解和接访两种服务,建立三访、三联、三评治保调解网络,定期开展接访、重大事项走访、重点对象常访,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打造基层党组织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和红白理事会”三支队伍,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推进丧俗简化程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自发值守在村路段各个卡口,劝返进山驴友及游客,在南岳疫情阻击战中作出突出贡献,实现南岳零感染。
全时空全覆盖普法,营造景区法治环境
依托位于南岳衡山中心景区的天然区位优势,全时空全覆盖开展普法宣传。在景区石刻、宣传栏、山路护栏、登山指引牌等载体上增添法治元素,向登山游客发放宪法、民法典、环境保护法、衡阳市南岳区综合管理条例等普法资料,经常性向游客宣讲环境保护、旅游、矛盾纠纷化解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依法旅游,营造了浓厚的景区法治环境。
3
雁峰区岳屏镇前进村
民主法治建设助增民生福祉
利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契机,前进村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等组织积极推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完成了修建二环路、新建前进小学征地拆迁等项目。2019年以来,充分利用村级惠民资金,为辖区村民办理了修建和硬化村级公路、添加照明路灯、完善村部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等10余件家门口工程大实事,全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平安稳定
依托《村民自治章程》和《村民公约》等制度,积极开展普法工作,到村民家中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利用“法治书屋”、“少年之家”、文化活动室”等平台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心理咨询。
利用板报、横幅、微信群及文艺汇演开展各类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活动,不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等宣传展示活动。积极做好农村法治宣传月、“6.26”禁毒宣传日等各类法治宣传活动,确保人人皆知,共同参与。
村辅警和村巡逻队员定期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发现苗头及时调解,确保辖区内没有涉黑涉恶事情和重大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确保村居环境平安稳定。
4
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
旅游休闲农业建设同心美丽乡村
在美丽乡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堰头村详细制定以产业扶持、资金扶持、智力扶村等多种形式为主题的合作帮扶规划,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梨花产业村”、“生态旅游村”三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
基层依法治理助推平安乡村建设
以服务村民为根本宗旨,结合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以推动乡村振兴为重点,扎实开展“过硬支部”创建活动,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注重从新型经营主体中培养党员。制定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堰头村村规民约》等管理制度,使村务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依法治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旅游普法”激发群众学法热潮
大力结合当地“金甲梨园”“梨花节”“月季园”等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积极创新“乡村旅游普法”特色模式,强化旅游景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研发法治文化农产品,在旅游景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在旅游闲暇之余参与法律知识学习,学法积极性高,普法效果好,深受游客群众喜爱,得到中国普法网、等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刘飞 肖海滨 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