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脱贫攻坚群英谱丨宜章县委带领群众脱贫 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罗徽 编辑:杨雁霞 2021-03-09 09:13:49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宜章这片革命热土上,作为传承者,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日,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宜章县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地处湘南边陲的宜章县,是国家罗霄山片区脱贫攻坚重点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选派237名优秀干部到各村担任第一书记,展开脱贫攻坚6大工程,帮助群众“斩穷根”。

经8年艰苦奋战,宜章县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74户贫困户75382人全部脱贫,群众满意度达98.16%。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宜章县梅田镇龙村瑶族村,满山脐橙树新叶萌发,绿意盎然。

村民纷纷走上山头,整地、施肥。村党总支书记邝素珍介绍:“村里种了5000亩脐橙,今年有1000多亩能挂果,预计产量可达100多万公斤。”

梅田镇龙村瑶族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邝素珍当选龙村党总支书记。

邝素珍上任后,流转土地,鼓励村民发展绿色经济,村里相继成立了15家种养合作社,培育种养大户5户,种植脐橙5000余亩、油茶1500余亩,带动就业600余人。

去年,邝素珍又“瞄上”了电商平台,精心打造瑶铺源扶贫电商小店,上架金银花、腊肉、笋干、鱼干等40多种特色农产品,全年销售额达80多万元,为400多人增加了收入。

2017年,龙村瑶族村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0万余元。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宜章县尽锐出战,县直部门单位和各乡镇共选派216支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派出237名优秀干部到各村担任第一书记。

宜章县还通过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反哺、退休干部回巢、退役军人创业等,吸引309名能人回村任职,树立363名致富带头人。目前,全县26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致富能人就有245位。

有了一批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党员干部在基层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步伐迈得又稳又快。

去年,宜章县80个脱贫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24.46万元,平均每村达1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5867元增至2019年底的10556元。

日子要过好,产业是根本

稳定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

宜章县百捷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里机器声隆隆,生产瓦楞纸板的生产线上,10多位工人在忙碌着。公司创办人谢运良介绍,2016年,公司投入1206万元设立资产收益扶贫生产线,采取保底收益加入股分红帮扶贫困户。

117名残疾人和168名脱贫群众在生产线解决了就业。同时,脱贫户自愿将结余工资、小额信贷、扶贫专项资金收益逐年留存公司,成为长期股金。

“我每月工资2000元,我丈夫3000元,去年小额信贷分红2000元、工资入股分红2800多元。”笆篱镇脱贫户刘齐秀家有两个小孩读书,家中生活困难,每到开学季,便要四处借钱,如今家里吃穿不愁,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宜章县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出台深化产业扶贫举措,推进产业扶贫“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基地+金融保险”五位一体模式,让“龙头”带着贫困户干,产业扶贫更稳当。

目前,宜章县培育省、市、县农业产业龙头企业8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90家,产业基地覆盖246个行政村,与11880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村有项目、有产业、有合作社,脱贫群众人人有收益。

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宜章县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家门口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工程等5大工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2019年3月省政府批复宜章县整县脱贫摘帽。同年,该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罗徽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