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杜美霜。
红网时刻3月9日讯(记者 陈彦兵)全国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花鼓戏国家级传承人杜美霜长期致力于常德花鼓戏和常德丝弦的传承、推广。今年全国两会,她带到北京的建议里,有三份聚焦基层文化文艺发展。
加强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群众文化的兴衰,对弘扬中华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今年杜美霜带来了《关于加强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关于以民间文艺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这两份建议中都提到,加强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经走访调研和自身三十多年演艺生涯实践,杜美霜发现,各地文化惠民活动方兴未艾,群众文化形式和种类如今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距离全民文化阵地建设真正落实落地,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各地的市、(区)县和乡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有所欠缺,尤其是公共文化展演平台缺乏。部分市、(区)县和乡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要和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发展不匹配。
因此,杜美霜希望,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将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她建议采取政府出资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措施,每个市、(区)县建设一座高标准公共大戏(剧)院,全国每一个乡村集镇都修建一处标准室内大礼堂,让各个年龄层的群众,都愿意走进舒适、现代化的剧院、礼堂,风雨无阻地享用文化大餐。
在职称评聘和评奖方面增加基层获得感
职称评定对基层文艺工作者来说,既是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肯定,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誉。但杜美霜调研发现,目前的职称评审程序和职数规定,对区县级基层文化工作者不利。文艺类大项下的县属高级职称占比太低,有的地方只有1%-5%,其中正高职称的占比几乎为零。
基层文化部门是文艺人才、文艺创作的活水之源;基层文化工作者,长期扎根在农村,整天只想着多吃苦、多排练,多为老百姓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进行演出。杜美霜在一份建议中呼吁:国家人社部适度增加全国县级专业院团的国家正高职数,为基层专业院团文化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杜美霜还建议,文化部把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参赛准入门槛放低,给全国县级专业剧团一些参赛的机会。同时,将参与评奖者的年龄上限适当调高。
“您给我们一米阳光,我们给你们整个春天”,杜美霜说。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