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是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王进文 陈奥男 张盟 长沙报道
做事不辞牛负重,
感情一堆烈火燃。
铁骨铮铮壮烈死,
高风亮节万年青。
这两句诗是何叔衡的知己、诗人萧三称誉何叔衡所作,也是何叔衡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何叔衡,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76年出生于湖南宁乡县(今宁乡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旧社会的秀才,也是新时代的革命先驱;他是毛泽东口中的“一条牛,是一堆感情”,也是老百姓夸赞的“反腐先锋、苏区包公、红色管家”。在59年的人生中,何叔衡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爱好读书 他是求知嗜学的典范
何叔衡,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何叔衡自幼勤奋好学,在8年的私塾学习中,他不仅修完了四书五经,还饱读了大量历史名著。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中秀才,但他无意为官,宁愿到乡间种地、教书。
1913年,37岁的何叔衡来到长沙,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随即转入省立一师。由于入学时年龄偏大,何叔衡时常诚恳自谦:“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耽误了青春。旧学根底浅,新学才启蒙,急盼求新学,想为国为民出力。”
在一师期间,何叔衡结识了毛泽东,两人虽然相差17岁,但很快建立了友谊。“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二人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何叔衡自一师毕业后,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他热心会务,担任了学会的执行委员长。
可当大局 他是建党初期的功勋
何叔衡故居外景。
五四运动后,何叔衡开始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他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筹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6月29日,何叔衡与毛泽东代表湖南早期中共组织,参加了7月下旬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与毛泽东共同创建中共湖南省支部,毛泽东任支部委员,何叔衡任支部组织委员。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何叔衡这个时期的工作,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1928年6月,何叔衡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1年11月,何叔衡奉命进入中央苏区,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他坚持真理、坚持法治建设、坚持与贪污腐败作斗争,被誉为“反腐先锋、苏区包公、红色管家”。
坚守信念 他是革命事业的先驱
何叔衡烈士纪念碑。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何叔衡被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从江西转移至福建途中被国民党军包围。为了不拖累其他同志,何叔衡坠崖牺牲,时年59岁。
何叔衡,本不过一旧式知识分子,却心忧天下。无论是在军阀当道的长沙,还是在革命红遍的苏联;无论是为新民学会的筹划,还是为中央苏区的工作,他都为中华民族的新民主主义事业竭诚尽力。哪怕是在与敌人作最后一搏的时候,依然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与风节。
今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人民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当下,我们更要学习何叔衡“牛”的精神风范,学习他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以此更好地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来源:红网
作者:王进文 陈奥男 张盟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