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陈晋。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北京报道
不管走了多远,我们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岁月,是一本满载精神和智慧的厚重之书,里面有风雨兼程,有百折不挠,有拨云见日,有苦尽甘来……读好这本书,可固思想之源,可筑信仰之基,可补精神之钙,可炼党性之魂。
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
党中央一直很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都强调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引导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在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片红色热土是党史资源富矿。如何从中挖掘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陈晋。
湖南在党史中拥有特殊地位
著名党史专家陈晋,是湖南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党史湖南篇很有研究,对湖南人民很有感情,他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湖南在党史中的特殊地位和特点。
从湖南人蔡和森第一个提出“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许多建党精英在湖南集中出现。1918年毛泽东创立的新民学会,很多成员成了早期党员。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全国只有58名党员,湖南籍就占了20个。
湖南是工农运动集中爆发地,仅毛泽东在长沙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便有10次。由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是整个大革命时期工农运动中心区域。
湖南是人民解放军诞生的重要摇篮地,其中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贺龙领导的桑植起义,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等4大起义成为中国人民军队的重要来源。
其中,第一面军旗便诞生在秋收起义,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颁布在湖南桂东县沙田镇。红军时期的三大主力,有两大主力——红一、红二方面军诞生在湖南。
湖南是人民政权的开创地之一,党的第一个县级政权叫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个省级政权叫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湖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索的先声地。毛泽东首提唯物史观是党的哲学基础;写了首部党史的蔡和森,是党内最早研究党史的人。
湖南是党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主要转折地。从城市到农村的最早转折地是在浏阳文家市,保住长征队伍、挽救红军的转折,是从湖南通道开始的,“通道会议”促成了“通道转兵”。
据统计,湖南牺牲的烈士占全国的1/10,开国将帅占全国的1/7。
向大家支招学习党史
党史浩如烟海,学习党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有重点地去学,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成。
作为“学霸”专家,自然有学习秘诀。陈晋认为,学习党史要着重把握两点:一是精神,二是道路。
从党史里首先要学的是精神。中国共产党一路靠什么精神动力走来?从“红船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从1921年到2021年的10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创造了一系列“精神谱系”。
这么多精神分层次以后,精神谱系有多少重要“坐标”?陈晋根据不同层次,梳理出40个在全党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坐标”。
革命年代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改革开放以后,有女排精神到如今时代特点鲜明的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抗疫精神等。
学党史还要明白道路。所谓明白道路就是要明白中国道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走这条路,我们为什么要坚定道路自信?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陈晋觉得理论上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当中寻找道路。这一路找下来,最后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最早寻找中国革命道路,到社会主义和平改造道路,再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后改革开放以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可见,中国道路来之不易,经历千辛万苦,一定要珍惜。”陈晋说。
该如何用党史影响青少年?
进入新时代,应该怎样用这些党史中的精神和故事去影响青少年,让他们能够把这些精神融会贯通转化为实际行动?
陈晋表示,面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要有一种把党的精神大众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本事。
对此,陈晋举了一个延安精神的例子。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泥湾八路军359旅开展大生产时,互相进行劳动竞赛,看谁开的荒多,到年底看谁打的粮食多。
竞赛时,每一个作业团队,都要宣称自己代表谁来挑战,那是一个团队的Logo。有一个生产团队很特殊,叫非洲黑人连。这意味着,我们在解决自己吃饱饭的问题上,想到却是黑人兄弟,别的政党能做到吗?这背后蕴含的是解放全人类的思想,这是共产党了不起的地方。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