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强化水“安” 株洲天元区未雨绸缪防汛度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媛 周加贝 编辑:龙琦 2021-03-16 10:41:04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红网时刻3月16日讯(通讯员 张媛 周加贝)水安于民。近日,笔者从株洲天元区水利局了解到,天元区赶在今年4月汛期来临之前,采取加快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升级“数字水利”平台等措施,强化水“安”,确保安全度汛。

水利工程建设固安定

水利工程建设,是安全度汛的“定心丸”。自2020年10月中旬至今,天元区抓住雨水渐少、河塘水枯的有利时机,兴修水利工程。记者近日在群丰镇七〇高排渠道修复现场看到,几台挖机正在加紧作业,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施工。

说起七〇高排渠,问题由来已久。该渠道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施工机械有限,堤防压实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渠道背水坡有松散土的现象。”住在附近的刘师傅说,还有村民向渠道边倾倒建筑垃圾,渠道“带病”工作多年。

2019年7月11日,暴雨肆虐,七〇高排渠内水位暴涨,右岸渠堤发生严重滑坡。由于社区及时组织人员抢险,堤坝险情才得以控制。

“过完年我们就开工对七〇高排渠进行修建,确保汛期来临之前完工。”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该工程通过堤防整修和岸坡整治等工程措施,并结合株洲市堤坝管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使堤防更加稳固,消除岸坡安全隐患,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田的安全,促进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为天元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天元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开工修复的还有土质边坡被长期浸泡的三门镇三门撇洪渠。此外2020年10月份开工的南塘港堤防整修及白沙园岸坡整治工程、河西保护圈新马段堤防修复项目已经接近尾声;雷打石镇盘石村王家湾刘家大院新建堤防工程也完成了工程量的70%。

天元区结合除险加固工作的实际情况,时刻把质量管理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数字水利平台护安心

鼠标一点,遥测的“水情”顿现!天元区依托“数字水利”查“水情”、防水害,成为株洲城区首个信息化防汛和水资源监测的新亮点。

2018年,天元区以“天空地一体化”的“数字水利”平台——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建成。

天元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年来,该平台用科学的数据代替了传统的人工通讯,大大缩短了险情发现、处置的时间,也使天元区应对山洪灾害的科学性、时效性、准确性大大增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据了解,天元区一共设置了22个山洪灾害易发点,实时监测防治区达178.03km2,涵盖2个乡镇、28个行政村,18个沿河村落,主要集中在天元区湘江河段、三门镇、雷打石镇、杨柳水库、山塘水库等地。

根据不同的易发灾害性质,天元区水利局建设部门安装了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图像监测站、视频监测站等,并在易发村部安装了无线预警广播站等前端预警监测系统。这些站点实时地将监测的数据传输到平台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山洪灾害做灾前预测,灾中信息采集、分析、预警、响应,灾后数据归档、总结汇报。一旦发生灾情,通过“数字水利”平台就能精确、科学地做出判断。同时,天元区通过该平台视频会商功能,实现了与株洲市一级、湖南省一级的会议视频和数据共享。

来源:红网

作者:张媛 周加贝

编辑:龙琦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3/16/909401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