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郭健 李玲 何俊明 李明亮 记者 曹缇 株洲报道
今年1月,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醴陵市为“国家卫生城市”,这是醴陵继2020年成功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后囊获的又一项国字号殊荣。在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上,醴陵也榜上有名。“抓城市是一种责任,抓城市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形象。”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说,自2016年10月全面铺开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内容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范畴,做到三个创建互融互通,相互促进,推进绿化、净化、美化。
醴陵美景。彭雪飞/摄
五年磨一剑,而今醴陵的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行走在大街小巷,置身于整洁的街道,绿树掩映、繁花似锦,交通秩序井然,行人友好礼貌;流连于五环广场、一江两岸的人们,悠然自得、好不惬意;一个个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创建,让醴陵美丽蝶变。
醴陵全景。彭雪飞/摄
这“醴”更绿了
建宜居环境,培育创建土壤
创建只是手段,持续不断“追绿”、不断提升市民的绿色幸福获得感才是内核。近年来,醴陵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全力构建“一江穿城、绿核镶嵌、绿带交错、绿楔渗透、公园棋布”的城市绿地格局,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正在瓷城大地徐徐铺展。
该市先后建设了阳东、阳三、泉塘、东岸等10余个小游园,方便市民就近享受绿色福利;火车站广场、电力局游园、车顿桥游园等70处公园绿地,均衡分布,绿意盎然。截至2020年底,醴陵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67%、绿化覆盖率40.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61㎡,城市绿量不断丰富、绿质不断提升。
“城市绿肺”寨子岭公园,风景清幽;状元洲文化公园静卧江心,洲上树木繁茂,步移景换。该市规范公园管理,实行城市公园公益优先、生态优先,免费开放率达100%,成为瓷城市民游玩休闲首选。同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完成城区205株古树名木及992株后备资源的建档、挂牌与编印图册,明确了保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
“现在我们的城市环境更好了,空气非常清新,我每天都习惯晨跑。”在江边散步的市民刘珍琼,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宜人的环境得益于该市持续开展的“碧水蓝天”治理行动、“河长制”工作、“五江六水”治理,以及畜禽退养、污染企业整治、采砂洗砂“利剑治污”、污水禁排等专项行动。同时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加大工业污染、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治理力度,持续开展炉窑清洁能源改造、烟囱拆除、油烟污染整治、道路扬尘治理等工作,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0天,优良率达93.1%。
渌江风光带。
渌江大道是城市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该市园林部门以路为线,因地制宜,采取高低错落有致、空间变化有序的手法,重点突出道路的景观和生态效益,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林荫景观大道,林荫路推广率达78.33%。新改扩建道路严格按照相关规划、规范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大力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步行、自行车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按照“租、售、改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该市廉租住房补贴对象累计达到15363户,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554.5万元。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改造户数8500户,改造面积133.41万平方米,总投资82.53亿元,逐步完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提高。
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文为魂、以人为本。该市加快建设“绿色醴陵”,开拓了绿“醴”新境界。好山好水好风光,正成为醴陵这座城市厚重的底色。
这“醴”更净了
创卫生城市,筑牢创建基石
醴陵历史悠久,地域独特,人文渊薮。自5年前开展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城市功能明显完善,古邑的颜值品质得到同步提升。
醴陵市新华园小区始建于1999年,水、电、气、路等生活设施年久失修,给小区居民带来诸多不便。去年,醴陵市住建部门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新华园小区铺设沥青路,优化管网,美化园林,增加运动休闲设施,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赞不绝口。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该市将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内容融入文明城市创建范畴,做到三个创建互融互通,相互促进。根据民生需求,该市对标对点,全力推进“四治”、强力推进控违治违,通过对126条大街小巷进行提质改造,点亮城市主次干道每一盏路灯。规范整顿2773家“八小”行业门店,让11个农贸市场焕然一新。
一江两岸美景。彭雪飞/摄
全市各部门将对标完成城市创建任务情况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将城市创建成效与单位绩效、领导任免直接挂钩。制定下发年度城市创建考核办法,采取明察与暗访、普查与抽查、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按月(季度)对街道(示范区)、社区、村、市直部门进行考评,实行奖优罚劣、末位表态,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向前推进,在“逐步整改、逐步完善”中得到提升。
城市创建,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2018年,醴陵市确定的39个城市创建项目,涉及基层医疗机构、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20个,将创卫工作融入基层“网格”治理,实现城乡同创。积极倡导全民参与、培养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全面提高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全民卫生健康水平。
“争做文明守信公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卫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在醴陵的大街小巷类似的标语随处可见,该市将电视台、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以及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快手等宣传渠道相结合,大力宣传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内容。并通过结合“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城市无车日”“我们的节日”“十大文明行动”“万步有约”等主题,开展“最美庭院”“小手拉大手”“垃圾不落地”等创建活动,引导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强化带入引导,发动身边的知名企业家、陶瓷界大师、艺术界名人、网红、“LiLi、00”卡通形象等进行“现身说法”,既带着说,更带着做,有力提升了城市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成为全市干群的自觉行动和共同追求。
而今的醴陵,市容秩序大提升、民生民利大改善,城市功能明显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城市形象明显彰显。
这“醴”更美了
坚持人民至上,闪耀文明之光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让群众满意,正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终极目标。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全方位部署安排。
该市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8位市级领导共同参与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年初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年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八组,统筹协调推进有关工作。
醴陵退休教师汤其雪开展义务护学。
1月18日下午,家住醴陵市王仙镇的退休教师汤其雪赶到106国道王仙中学路段,开展义务护学。汤其雪今年64岁,3年前从王仙小学退休。2006年至今,每天早上6时至8时20分及下午3时40分至6时时段,他会赶到106国道王仙中学段坚持义务护学,被当地居民称为“编外交警”。目前,醴陵注册志愿服务组织93个,注册志愿者125782 人,开展志愿服务453场,志愿服务时长53230小时。志愿活动全民参与,崇德向善,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志愿者在大街小巷发放宣传单。
在醴陵,汤老这样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助学老农”陈自绪、“诚信老爹”潘尧生、“女雷锋”瞿志英、“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创始人肖敬……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彰显文明力量,折射文明光辉。近年来,该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该市持续开展“十大文明行动”,举办“同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文明阅读”等系列主题活动,把文明创建落实到每一个机关、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家庭。目前,全市共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村镇4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级文明单位12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管的良好创建氛围。2019年4月,该市顺利通过审核、公示,成功获评湖南省2018届文明城市。去年8月21日,在株洲市建设新时代全域化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推进大会上,醴陵作典型发言。
华灯初上,舞姿翩翩。在孙家湾镇孙家湾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支亮眼的广场舞队成为了主角。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游乐场、篮球场、健身设备等一应俱全,成为了大家休闲交流的好地方。2019年,醴陵市成为全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醴陵建设了20多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在各镇、(街道、示范区)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4个,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0个,构建了市中心、镇街所、村社站的三级组织机构。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充分满足瓷城百姓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
城市创建,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使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近几年的创建工作,这“醴”颜值更高了,环境更优了,文明风尚更浓了,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强了,创建的力量让醴陵这座千年古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首来路,我们品尝喜悦,城市创建不仅打造了城市的“筋”与“骨”,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创建工作无止境,永远在路上。新的起点上,醴陵儿女仍将扬鞭奋蹄,埋头苦干,努力争创更好更大成绩。
来源:红网
作者:郭健 李玲 何俊明 李明亮 曹 缇
编辑:曹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