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又到春梅盛开时——追记湖南高院法官周春梅

来源:红网 作者:郑涛 编辑:张立 2021-03-31 21:23:15
时刻新闻
—分享—

周123.jpg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一庭副庭长周春梅同志。

红网时刻记者 郑涛 长沙报道

又到春梅盛开时。3月3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召开表彰大会,追授周春梅同志“全国模范法官”“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2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第一庭副庭长周春梅同志因不徇私情多次拒绝犯罪嫌疑人向某为其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被向某残忍杀害,年仅45岁。周春梅同志在法院工作17年来,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律信仰,勤勉敬业、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她不徇私情,严格公正司法,拒绝人情干扰,自觉执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三个规定”,以生命捍卫了原则,捍卫了法治。她的先进事迹是弘扬英模精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感人教材。

周春梅同志不幸遇害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贺荣,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殿勋等领导分别作出批示,充分肯定她不徇私情、严格公正司法、拒绝人情干扰的职业操守和崇高精神。

筑牢政治忠诚,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

周春梅同志在《入党志愿书》满怀感恩地写道:“党以如此博大的胸怀关怀爱护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拿什么回报党呢?我决心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为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牺牲也是值得的、应该的。”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大学本科毕业后,已在吉首大学执教的她念念不忘自己的法官梦想,攻读民商法硕士后以公开招录第一名的成绩考到湖南高院。

入职后,周春梅同志被分配到纪检组,对她而言,从法律课堂到法律实务,法院本就是矛盾尖锐的高地,而那些信访信件是高地中的高地,虽然所从事工作与专业审判相去甚远,但她服从组织安排,始终满腔热忱投入工作,以耐心细致和专业知识化解当事人心中的成见偏见,在办理信访信件中化解一个个尖锐的矛盾。她深信每一段为党的司法事业工作的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

2005年,周春梅同志进入审判业务部门工作,从此将全部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她钟爱一生的审判事业。她在裁判文书制作心得《融通法、理、情,倾心谱写裁判乐章》一文中写道:“法官具有了法治信仰之初心,司法为民之情怀,则必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2015年11月,周春梅同志第一次受邀参加普法电视节目录制,她对自己的着装、措辞,要求极为严格,在繁忙的办案之余认真准备了宣讲提纲。这份不将就的工作态度,源自她坚守二十余载对党的事业忠诚和对法治的信仰。多年办案经历中,她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对法治的坚定信仰作为统领案件审理的方向指引与力量源泉,把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初心落实到每一次案件审理和每一件小事中去。

坚守原则底线,用生命捍卫公平正义

在周春梅同志电脑桌面壁纸上有几个醒目大字——“说实话,办实事,脊梁不弯”。在大家眼里,她是好同事、好朋友、好妻子、好母亲,总是温文尔雅、与人为善。但在办案当中、在法律面前,她却总是刚直不阿、一丝不苟。在法官专业会议讨论案件时,她总能发表独到见解,不会因为谁是她的领导或者老师而随意附和,她从不唯上唯私,只唯法律与事实。面对打招呼、找关系的请托,她从来都是严词拒绝,把坚持原则作为稳住公与私的砝码,坚守公正底线。

她在民一庭工作时,所办案件标的额动辄以亿计算,当事人想方设法想拉拢她,对她施压甚至是人身威胁,她始终不为所动。周春梅同志老家不少人知道她“在省里的法院当法官”,为此她约法三章,“为案子说情请托请不要敲家里的门”。

十多年来,当地律师圈甚至不知道周春梅和自己周围的人有同学和朋友关系。律师武某代理的一个案件胜诉了,在法院见到周春梅法官时想套近乎,却被她打断话题。周春梅严肃告诉他,法院办案依据事实和法律,没有个人情感干扰。到法院工作以来,她从未办过一起“关系案”“人情案”,甚至被当事人和亲友误解为“不通人情”“死脑筋”。

面对人情干扰、金钱诱惑和暴力威胁,周春梅同志以实际行动乃至生命坚守了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多年来,司法公正的基因早已浸润周春梅同志的灵魂血脉,她不惜用鲜血捍卫内心坚守的原则底线。

践行为民宗旨,用仁爱传递司法温情

周春梅同志认为案卷虽然冰冷,但最后形成的裁判结果都会影响到每一个当事人的冷暖人生。

她经常对同事讲:“案子不分大小,决不能简单用几万块钱去衡量案情。”她时刻牢记司法为民宗旨,严谨审慎地对待每一个细节,热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寻求法理与情理及社会反响的平衡点。她经常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冒着严寒酷暑到现场组织勘查鉴定。湖南常德桥南市场的火灾案极为复杂,仅卷宗就有100多卷,当事人情绪激动,社会关注度高。案件分给周春梅后,尽管她的孩子尚幼,但依然每天加班加点,稳妥审结该案。为用准法律法规,写好裁判文书,她经常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反复推敲琢磨,庭里书记员都曾到卧床保胎的周春梅同志家中送过案卷。有的案件涉及几十上百名农民工工资的支付,她会一一听取诉讼代表人的诉求,反复核对账目,确保他们的每一分辛苦钱都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

在同事们清理周春梅同志办公桌遗物时,一封3年前的手写书信被发现,信中写道,“尊敬的周法官,行政裁定书我们已经收到,你们用几个月时间把这些事实弄得如此清楚,你们是人民的好法官。我们全组村民都敬佩你的办事效率及不畏权贵的作风。”两页发黄的红色单线信纸下方,写着名字“宋义明”,落款时间是2018年1月13日。为确保这起土地权属纠纷案结事了,她耐心地为当地老百姓释法,把土地确权“确”到农民心坎上,化解了当事人所在村组与邻村闹了30年之久的矛盾。

周春梅同志始终注重用情、理、法融合的司法智慧定纷止争,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让每一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她对弱势群体保有理性的同情心,有时看到当事人因缺少证据陷入困难,虽然法律上不支持,却仍愿意去做大量的调解工作,帮助他们争取合法权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积极通过电话询问和云开庭等方式审理案件,为了听懂当事人的地方话,每次开庭前都熬夜学习当地方言,极大提升了庭审效率和当事人线上开庭体验度。

勇于攻坚克难,用责任扛起使命担当

周春梅同志担任所在庭“繁案精审”团队的团队长,很多案件都是经过一审、二审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多,当事人双方矛盾大,为啃下这些“硬骨头”,她时刻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午餐时为了节省排队时间选择错峰就餐,中午休息打会盹就去看案卷。

在周春梅的办公桌前,静立着一个可升降阅读架,因常年伏案工作,周春梅的颈椎病比较严重,她必须得站立着,把案卷搁在阅读架上翻看,一份2020年11月7日的住院病历单显示,她因颈部疼痛伴左上肢疼痛10天,住院治疗了半个月。承办大案要案精、细、专的背后,她以寸阴之功的“乘数效应”换来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办案质效。作为身怀二胎的高龄产妇,怀孕期间她的办案绩效仍超出其他法官平均绩效50%,工作劳累导致二胎女儿早产,仅最近两年经她审结把关的案件即达1100余件,曾因办案数量第一而多次获得办案能手称号。一次民主生活会上,手腕上还带着医院手环的周春梅懊悔流泪。因为需要照顾两个小孩,她早上必须送完孩子才能赶往单位,导致经常踩点到岗。她为此而深感不安,“感觉拖了庭里的后腿”,并表示一定会克服自己的困难,多办案子、办好案子。从事审判工作以来,周春梅同志所办案件经评查无一超审限、无一因过错被发回或改判。

在审理一起芦苇场经营权合同纠纷案时,为了确定芦苇虫害损失责任分配,周春梅同志研读了十余部芦苇科专著,准确归纳出需要向专家证人发问的问题,其专业程度令当地芦苇总场场长为之惊叹。在审理一起双方争议很大、案卷材料多达199卷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时,周春梅同志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深入永州工地现场实地勘察,调查核实账目13700余笔。当长达122页的判决文书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心悦诚服。她认真总结办案经验,先后在《法律适用》等全国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她撰写的法律文书获首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文书奖。周春梅同志常讲,无论繁案简案我们都要对案件负责、对当事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她,就是这样一位将责任与担当镌刻进骨髓的人民法官。

崇尚克己奉公,用和善滋育傲骨梅芬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从湘西大山里走来的周春梅同志,如同她的名字一般,像一株默默吐芬的梅花,时刻保持善良豁达的品质,对于她“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的精神品质,追思会上生前同事好友几度哽咽道:“春梅,你对自己太不好了!”遇害前不久,周春梅同志刚过生日,她挑中了一枚戒指,嫌贵没买,打算跟明年生日凑着一起买。

可就是这一“并”就再也没能送出生日礼物,成了周春梅丈夫心中永远的遗憾。

周春梅同志总是戴着眼镜、扎着头发、穿着朴实,对所有人都是盈盈浅笑般温婉,更深的印象则是她案牍劳形的身影。她对自己严格要求,衣着朴素,甚至让女儿就着同事家小孩的旧棉衣穿,而她投身公益事业却慷慨大方,作为湖南高院“爱之光阴”义工团队的积极分子,周春梅同志每年主动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用自发募集的爱心善款购买奶粉、尿不湿慰问福利院儿童和白血病儿童。接受《中国审判》采访,她只是淡然说道,“希望我们小小的善举,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

工作中,周春梅同志乐于分享、帮带同事。她一眼就能看出还没有署名的文书出自哪位法官助理之手,总是考虑别人、鼓励别人,“以后要更大胆一点、更自信一些”。她经常帮书记员归档案卷,引导他们从案卷摆放顺序中感受法官审理思路。她不厌其烦指导新来的实习生修改案件审理报告,把好的习惯和法官思维传递给新人……她的敬业、奉献、担当,她的友善、谦逊、朴实,她用生命践行“三个规定”、坚持原则恪守公正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树立了一座新时代人民法官的精神丰碑。

来源:红网

作者:郑涛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3/31/914412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