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是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王进文 陈奥男 张盟 长沙报道
生在井冈山,
长在南泥湾,
转战数万里,
屯垦在天山。
如果说南泥湾是王震将军的人生实验田,新疆则是他的精神皈依之地。在这里,王震和战友们留下了令人动容的创业激情。“王震三下准噶尔”“王震四进塔里木”“八千湘女上天山”等故事,在今天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屯垦戍边自兹始,将星功耀南泥湾
王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开国上将。
王震,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开国上将。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率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任农垦部长、铁道部长,是黑龙江北大荒军垦农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拓荒者、领导者。
1941年初,王震率部进驻南泥湾,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在“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激励下,他率领全旅官兵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开荒耕地30余万亩,年产粮900余万斤,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
在大生产运动中,王震率领各级干部坚持在开荒第一线,担负与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一位到边区采访的外国记者由衷赞叹道:“王旅长的双手像他的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后来,王震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毛泽东还为他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
重重封锁浑不怕,攻坚克难再长征
王震率领全旅官兵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44年10月,根据党中央部署,由三五九旅为主力组成以王震为司令员的八路军南下支队,执行南下作战、开辟新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王震率领部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长途跋涉,英勇转战,途经8个省份,跨越半个中国,跋涉两万余里,先后突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英勇战斗300余次,于1946年秋胜利返回延安,完成党中央赋予的任务,谱写了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史诗。这一壮举,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
1993年3月,王震在广州逝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同志一定能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援助行动今犹在,湘疆两地不了情
王震故居外景。
王震为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巩固西北边疆,呕心沥血,东奔西走,为新疆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创建的。他的辛勤付出,使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后来的全面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他对新疆各族人民饱含无限热爱,对这片热土怀有深沉眷念,受到各族人民的真诚爱戴。
从开荒时代的“八千湘女上天山”,到如今湖南对口援助吐鲁番,湘、疆两地人民更是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
20多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及省直各部门从干部、人才、资金、教育、卫生、科技、就业、产业等方面,给予了吐鲁番大力支持和支援,使吐鲁番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得到极大发展。在湘疆两地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一批又一批湖南援疆干部人才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民族同胞的不懈奋斗下,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王进文 陈奥男 张盟
编辑:冯竞萱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