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已发布招生简章 今年有哪些变化,考生如何择校,本报邀专家为你解读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出后备人才的“强基计划”,一经推出就备受关注,并吸引了大批考生报名。“清明”假期结束后,各高校正式进入“强基计划”时间,截至记者发稿时,36所试点高校中,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16所高校已发布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今年“强基计划”有些什么变化?考生又将如何进行学校选择?4月6日,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相关教育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变化
增加考试确认环节
入围倍数提升
“所有获得考核资格的考生,均需于6月10日-20日在报名系统内确认是否参加我校强基计划的考核……”在西安交通大学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记者发现,今年新增加了“校考确认”环节,并表示如未按时确认,则视为主动放弃考核资格。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签了承诺书,就必须参加校考,否则将影响后续录取。
无独有偶,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纷纷明确说明,考生需要在高考后登录报名系统确定并签订承诺书,选择是否要参加高校校测,一旦确认就必须要参考。
“去年是‘强基计划’的第一年,由于定位不准的问题,很多同学报考了特定高校但未能过复试资格线,高校划出复试资格线以后,由于线上来参加考试的同学不及预期,导致很多高校未能完成‘强基计划’招生名额。”湖南启善尚行生涯规划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欧阳文邦表示,正因如此,今年高校“强基计划”增加了“校考确认”环节,考生需要根据估分情况确认是否参加复试考核,一旦确认却不参加的话,学校将通报当地省级招考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强基计划中,多所高校还上调了入围倍数,比如厦门大学、兰大去年入围倍数为3倍,今年直接提升至6倍。
此外,欧阳文邦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强基计划”报考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重视,比如体能测试方面,部分高校将“体育测试项目为中长跑(男生1000米跑、 女生800米跑)和立定跳远两项”改为“体育测试项目为坐位体前屈和立定跳远两项”;部分高校新增笔试环节;高校招生范围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
观点
院校定位是难点
对基础研究不感兴趣的学生要慎报
“从招生专业来看,几乎清一色都是文史哲、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参与‘强基计划’招生,部分高校,如武汉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参与招生,但该专业属于医学领域的基础专业,培养医学科研和教学人才,并不是热门的临床方向。”针对陆续发布的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欧阳文邦老师认为,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在2020年的基础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欧阳文邦指出,此次公布简章的高校中,考生在“强基计划”中仍只能报考一所,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难点是院校定位,要在36所高校中选择出最契合自身特点的高校并不容易,涉及到地域、专业、院校层次、长远发展、学业水平、高考发挥等众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他建议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前认真掂量自己是否适合报考“强基计划”,以及报考哪一所学校的“强基计划”。
“一般来说,对基础研究和教学兴趣不大,希望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学要慎重报考,毕竟基础学科对应的专业一般需要考生钻研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他们在对应的领域越学越深、越走越远,这就离不开兴趣的支撑。”欧阳文邦告诉记者,由于每人只能报考一所学校,建议报考该项计划的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要逐一查看学校的分省份专业计划,此次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人数非常有限,一旦分到每个省每个专业,计划数更是少得可怜,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快看
强基计划报名时间来了
什么时候报名?什么时间录取?这些都是参加强基计划考生所关注的。记者梳理了一下报考时间流程,供大家参考(时间以各高校2021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准):
3月底4月初 简章公布
4月 考生网上报名
6月 考生统一参加高考
6月10日-20日 考生确认是否参加考核测试并签订承诺书
6月25日前 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
6月26日前 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
7月4日前 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 高校折算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有哪些?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具体高校的招生计划,请关注招生简章。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后高校如何培养?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杨斯涵 黄京
编辑:彭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