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康 我来了丨朱小康:为名符其实的小康理想而奋斗

来源:红网 作者:朱丽萍 编辑:高芹 2021-04-08 16:42:5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20年,注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更多上升机会,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径以及更多表达渠道。即日起,红网时刻推出《小康 我来了》系列报道,走进身边的“小康”故事。

微信图片_20191225101907.jpg

档案:朱小康,今年61岁,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秀水村人。

红网时刻记者 朱丽萍 郴州 报道

“我叫朱小康,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名不符实,所以改名叫晓康。”今年61岁的朱小康小时候因家里穷,撑不起“小康”的寓意而改名。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盛行千年而不衰,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出了“小康社会”的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概念。

出生红色革命基地 成长伴随红色精神

1958年,朱小康出生于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秀水村,与今天的红色旅游景区沙洲隔河相望。

“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休整,司令部就设在秀水村,朱德总司令借住我家,我就出生在他住过的房间。”朱小康的出生是经过红色洗礼的,更是伴随红色革命精神成长的,他似乎注定了要肩负起某种责任与使命。

“父亲在世时,我没有问过取名的用意,就我的理解,他盼望我能健康成长。”兄弟姐妹五个,排行老三,朱小康在那个缺医少药、衣食不足的年代,健康顽强地日渐长大。

微信图片_20191225101803.jpg

入伍时的朱小康。

名不符实 小康改晓康

6岁上小学,开朗好学的朱小康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学校,深受老师喜爱。“我记得三年级时,班主任李雄斌很认真地跟我说:小康呀,你的名字取得好,你爸对你有寄托有追求。”懵懂年少的朱小康听老师的解释后才知道,小康是指经济比较富裕,全家老小不愁吃穿的家庭。

“我确定,当时懂这个名字含意的人不多,但我从此对这种美好生活有了向往和追求,后来,在读书、帮家里干农活,甚至跟同学打架都想争第一。”转眼上初中了,朱小康感觉家里的经济形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学校报到时,把小康改为晓康。“关于改名字,对外称是名不符实,其实真实的想法是,我知晓什么叫小康,我要收敛锋芒,激发内在动力,真正实现小康理想。”

部队服役 铸就钢铁脊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此时,朱小康已在部队服役,为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感到振奋。“我决定把实现自己的理想与实现党的理想统一起来,苦练杀敌本领,铸就钢铁脊梁,随时听从党的召唤。”

1979年2月,朱小康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微信图片_2019的.jpg

2010年,朱小康与同事在汝城县大坪镇城溪村调研合影。

没有全县的小康 就没有个人的小康

1982年10月,朱小康光荣退伍,同年12月考入汝城县乡镇干部队伍,在乡镇工作了16年。“我始终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乡镇工作中,分管农业我首先考虑农民怎么增收,分管企业考虑的是怎么来做大做强,分管教育考虑的是怎么来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朱小康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此时,朱小康已调入汝城县政府办任党委副书记、政府办副主任职务,主要精力放在了抓项目,抓扶贫,抓党建、抓创建省级园林、卫生、文明县城工作上。

“我深知这些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我也明白没有全县的小康就没有我个人的小康。”抓项目,他亲自抓征地、移民、补偿;抓扶贫,着力于解决贫困村的交通、通讯、办学、水利等基础设施困难;抓党建,着力于建立机关争先创优机制;抓创建,着力于实施城区网格化管理,调动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性,着力于市民素质的提升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使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dd.jpg

2019年,朱小康与战友参观醴陵瓷都。

不忘初心 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

2013年,55岁的朱小康向组织申请提前退休了。

此时,汝城县把发展茶叶产业定为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进了茶企,流转3000余亩土地建茶叶基地和茶叶加工厂。退休之际,朱小康应邀受聘扶持这个新兴产业,为产区群众造福。经过两年的努力,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规范企业管理,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退休后,朱小康退役不褪色,退休不退志。家人都劝他放下工作,好好享受生活。但朱小康认为,工作那么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政策法规知识,不用起来就等于是作废了,既然企业有需求,那就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会发展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

朱小康说,现一家三口都有工作,在县城有房、有车、有固定收入,“小家”早已实现了小康目标。这几年参与并见证了汝城在扶贫工作领域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大家”实现小康,指日可待。

“回顾我的人生经历,虽然没有波澜壮阔,但也无愧于心。”一路走来,朱小康把自己的人生与“小康”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生历程。

来源:红网

作者:朱丽萍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4/08/91665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