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活”农家书屋,献礼百年华诞

来源:红网 作者:明芳丽 编辑:刘艳秋 2021-04-26 12:05:17
时刻新闻
—分享—

建党百年之际,各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作为建设普及率最高的公共文化阵地,农家书屋承载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功能。用好农家书屋可以在广大农村天地营造出“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红色氛围,从而让红色精神更好融入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

然而,在一些地方,本该成为农民“精神乐园”的农家书屋,却不能物尽其用,甚至违背了建设初衷。

部分农家书屋逐渐沦为“四无产品”,即无内涵、无运营、无场地、无硬件。一些地方政府把建设农家书屋作为提档升级或者申请建设资金的“门面工程”,只管“建”不管“用”,一张牌子、一间杂物室、几张桌子就“凑合”成了一个书屋,然后就常年让“铁将军”把门,唱起了“空城计”。书屋的专职管理员只是停留在文件上的“挂名”。实际上,管理员大部分由村干部兼职,他们大多忙于村委会事务性工作,且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做指导,根本没有时间精力用心经营好农家书屋。

想要用活农家书屋,让农家书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助力,还需汇聚合力以“三化”,变“四无”为“四有”。

强督导、细规划、力求标准化。农家书屋的功能设置、硬件软件配置、场地选择、人员素质等方面要明确细致化、具体化、特色化的规定,将建设亮点作为奖励激励标准。在资金的投入上要持续有保障,人员培训上要与时俱进,坚持“线上+线下”管理双结合,对农家书屋的指导工作要实行常态化管理,既要线下面对面指导,在时间上保证高频次,又可利用线上高清视频,在空间上做到无距离,从而有力督促农村基层重视该项工作的执行。

注重落实、力求成效化。地方政府在思想上要摒弃“应景”观念,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民学习提升、宣传政策法律、沟通情感的重要阵地;在场地选择上要体现便民,在硬软件设置上要体现爱民;在书籍报刊配置上要体现亲民;书屋管理员聘用上要摒弃“虚职”观念,用人范围上不限制于村干部,例如可推荐责任心较强的老党员、退休教师等“五老”人员,以及有较高知识水平、思维开阔的在家年轻媳妇等人员,在书屋服务上摒弃“僵化”观念,不要被动等着村民进来看书,既要主动宣传引导农民坐进来,又要主动将书本送到村民手中去,更要主动收集听取村民的建议和意见,在书屋服务上时时处处体现个性化、贴心化服务,用心用情服务广大村民。

提档次、优功能、力求创新化。管理者既要“沉”下来,立足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农家书屋新功能的发挥,将小书屋定位成整个村的核心功能区域,全身心投入到书屋建设上来,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吸引的人气阵地;又要“走”出去,多向其他地区的特色书屋学习。书屋建设要充分融合本村文化底蕴,将文化功能发挥到极致,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衍生成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书屋内涵建设更要“活”起来,在书籍的选择上要以村民需求为导向,实现“书单村民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同时积极与各级图书馆开展对接合作,让书籍流动起来,打造“多维课堂”,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惠及广大村民的“精神乐园”。

用“活”农家书屋,让书香承载红色精神,真正为农民打造有内涵、运营佳、环境美、硬件强的红色“加油站”。

来源:红网

作者:明芳丽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4/26/92346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