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田:“小而美”“小而优”打造乡村教育振兴“新田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新服 湘教 编辑:成文杰 2021-05-07 10:42:55
时刻新闻
—分享—

1_副本.jpg

提质改造后的新田县大坪塘镇银塘小学。

红网时刻永州5月7日讯(通讯员 新服 湘教)不言而喻,乡村教育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以来,新田县启动农村教学点优化提质试点,推动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推动农村教学点从“小而弱”“小而差”向“小而美”“小而优”转变,取得了“布局合理、资源优化、师生安全、质量优良、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六赢”效果,新田县农村教学点提质改革经验成功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打造了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田样本”。

全面整合优化

新田县坚持因地制宜、顺应群众期待,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诉求,坚持依法依规、维护群众权益,以群众意愿为风向标,全面推进了农村教学点整合优化。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顺应群众期待。新田县充分考虑各村、各教学点实际情况,实行一校一策、统筹兼顾。对于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群众自身合并意愿较强的教学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尽量合并。对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尽量保留教学点,方便贫困学生就近入学。全县村级教学点由104个优化整合为27个,暂时停办77个。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诉求。针对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问题,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开通校车。对于新增校车费用问题坚持“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需安置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由结对帮扶责任人帮扶一部分;学校对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一部分;鼓励校车公司减免一部分。针对学生用餐问题,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对从整合教学点调整到其他学校就读的学生,中餐在享受每天4元国家营养膳食补助的基础上“做加法、添营养”。针对学生融入新环境的问题,采取“三帮一”措施,每名安置学生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一名教师、一名学生辅导,帮助其解决心理和学习问题,尽快融入新学校。针对低年级学生生活问题,在中心校配备保育员,全面实现保育保教。

三是坚持依法依规,维护群众权益。坚持宣传引导开路,把全县农村教学点普遍存在的“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质量低”等共性问题分析到位,变群众“要我改”为“我要改”。对教学点整合优化,实行“村两委根据群众意愿提出申请—辖区学校调研向当地政府报告—乡镇政府征求群众意见并公示后向县教育局申请—县教育局批复—实施”的工作流程,严格程序审批,有力维护群众利益。

全面提质升级

新田县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聚力提升教学质量,以群众期盼为原动力,全面推动了农村教学点提质升级。

一是全力改善办学条件。新田县严格按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投入资金4275万元,对49所农村学校进行改造提质,全力保障“学位、床位、餐位”足量足额,确保农村学生享受与城区学生同等教学环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一校一策”制定提质改造方案,确保钱花在“刀刃”上。比如,枧头中心校作为接收停办教学点学生学校,投入270万元,新建学生食堂千余平方米,解决学生餐位不足问题。

二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特岗计划、社会招聘等方式,将80%的新进小学教师安排到农村学校。今年在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中安排2名到农村教学点,在教师招聘中安排15名任农村教学点教师,确保2021年所有保留的农村教学点教师均为优秀的公办教师。同时,利用“互联网+教师培训”等方式,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鼓励农村教师加强学习,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

三是聚力提升教学质量。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学,打破校际、区域、空间三重壁垒,推进农村教学质量提升。建立“强校牵手弱校”定点帮扶制度,确保每个教学点有一所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开展“互联网+教学”,推进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提升农村教学点教学水平。比如,彭梓城教学点音体美教师缺乏,通过网络直播,共享芙蓉学校等优质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全面完善机制

新田县坚持结对帮扶经常化,坚持减负增效长期化,坚持尊师重教常态化,以群众获得感为试金石,全面完善优化提质的长效机制。

一是结对帮扶经常化,让学生得到更好“舞台”。安排老师结对,定期开展家访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安排优秀学生结对帮扶新生,让他们迅速融入新环境。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按照1:30的比例聘请生活管理员,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是减负增效长期化,让家长收获更大“礼包”。将14所停办的农村教学点改办为村级公办幼儿园,并作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分园,享受公办幼儿园的相关政策,从而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及公办幼儿园占比。每个幼儿至少可节约2万元开支,减轻家长负担。部分教学点将创办留守儿童之家,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有效避免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尊师重教常态化,让农村获得更强“后劲”。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浓郁氛围,建立“县级领导+后盾单位+学校”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难点热点问题有效解决。如针对“孩子太小,上学路程远,担心不安全、住宿不放心”等热点问题,通过召开议教会、协调会,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校车,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农村学校全面提质改造,群众对教师的信任感、尊崇感显著提升,尊师重教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来源:红网

作者:新服 湘教

编辑:成文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5/07/92656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