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动自行车“充电乱”埋隐患,疏堵结合方可破治理难点

来源:红网 作者:刘经纶 肖拓 编辑:黄河 2021-05-18 08:30:0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便捷等特点,广受市民喜爱,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湖南作为电动自行车使用大省,全省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超过562.6万辆。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也给交通秩序、公共安全带来隐患,许多城市正为“失控”的电动自行车发愁。

电动自行车使用乱象频发,而其中较为突出的,则是“进楼入户”的乱充电行为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时刻威胁着公共安全。

▲5月10日晚,成都一小区电梯内电动自行车突然起火,电梯内的3名男子、1名女子和1个婴儿都被烧伤。

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其中80%的火灾都是充电时引发;而致人伤亡的案例中,90%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等场所;超过一半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夜间充电的过程中。

随手停放在楼道或家中的电动自行车,接上由车主乱搭的电线插座充电,因其相当一部分因防火安全性能低,停放充电不规范,就成了隐患重重的火灾源。现如今这样的行为已被明令禁止,早在3月1日,《湖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将湖南省的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工作引入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其中有条例明确指出:禁止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首层门厅、楼梯间等室内公共区域和消防车通道及可燃物附近停放电动自行车;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车主充电行为不能再任性了,这一次“零容忍”!

▲工作人员对违规充电行为进行处理和安全教育。

究其根本,要拦下电动自行车这个“定时炸弹”,防范与治理要双管齐下,“疏堵”结合,既要从源头规范好老百姓的充电行为,又要为其提供安全、便捷的充电场所。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加大投入,规划和建设更多的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电动自行车停放的场所要与居住的场所严格分隔,筑牢消防安全红线。

近期,湖南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发布紧急通知,加强物业管理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作为小区的“大管家”的物业应当担负起责任,在小区加装集中的充电设施,解决老百姓的充电需求。同时,物业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就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常见问题向居民进行了详细讲解,并且明确物业的巡查、劝阻、制止,以及制止无效后向城管执法部门或消防部门报告的义务,对疏于管理、未尽义务者该处理的绝不含糊。

古人常言,教在法先。除了治理的效能要提高,个人的意识也要改进。具体来看,全国各地的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动作频仍。2018年6月起,湖北就将违规停放或堵塞疏散通道者纳入个人征信。2020年5月1日,上海针对“进楼入户”问题开出电动自行车违停首张罚单。在部分地方,还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进楼问题采取了智慧化管控方式,如在小区试点AI摄像头加持的电梯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感应系统,一旦发现电动自行车进入,就会通知后台,并无法关门。

▲消防监督人员和宣传人员走进小区,以面对面直观宣传方式,就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常见问题向居民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长沙,已有多个小区发布通知,要求强化电动自行车车主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让消防监督人员和宣传人员进入小区,展示电动自行车的电瓶损坏后如何诱发火灾的发生,以面对面直观宣传方式,就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常见问题向居民进行了详细讲解,根据不同小区检查发现的隐患情况,提醒居民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乱接乱拉充电线的危害,引导居民自觉抵制在楼道、室内不安全停放充电行为。为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省消防救援总队也在全省各地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宣传检查,全面做好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规范管理工作。

“充电难”一直是两轮电动自行车面临的一大痛点,而当遇上充电高峰期,小区充电桩资源显得愈发稀缺。在今年长沙两会上,长沙市人大代表、湖南工商大学教师陈树提出了“在长沙市建立两轮电动自行车换电基础能源体系”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陈树的提议将在公共场合普及的共享助力车的“换电”模式引入到家用两轮电动自行车上,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只需要将充好电的电池放入换电柜中,市民便可以自行给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更换电池,就像一个大号的充电宝,通过用户扫码完成电池的借、还。目前国内已诞生数十家电动自行车换电运营企业,运营范围涵盖一二三线城市,长沙街头也有电动自行车“充电宝”现身,车主们也能享受十分便利的充电体验了。

总而言之,在公共安全面前,没有人能作壁上观。毕竟,在安全问题上,概率没有大和小,只有有和无,也只有确保万无一失,才能避免一失万无。既要明确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人车严格分开”的红线,更要让充电不再成为难事,充电设备经济实用,提供更安全的停放空间,让车主自觉把隐患“拒之楼外”。

解决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和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处理好促进产业发展、方便群众出行与保障公共安全之间的关系,让这一绿色、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红网·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eb114a692850455699bde762c5ff0ec9.png

来源:红网

作者:刘经纶 肖拓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5/17/93480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