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有幸加入红网视听中心,从“电视人”变成了“网媒人”。11年时间里,我参与了红网在视听领域创造的多个第一,经历了新旧媒体的融合和迭代,特别是在直播领域,网络早已取代电视,成为主流介质。红视频依托“内容、创意、技术”三驾马车驱动,立足专业,在网络直播领域开启加速度,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建网2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如何开启一场视频直播的几点体会。
那么,究竟该如何开启一场视频直播呢?
分三步: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点击视频通话!
《书记的乡间午餐》直播现场。
是的,视频通话场景等同于一场简单的视频直播。近十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视频直播的门槛早已消失,所谓全民直播时代,并非虚言。从媒体的视角来解读,视频直播凭借实时、现场、互动等特性,是大众传播众多载体中的最优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零门槛”的全民直播中,呈现媒体不可替代的价值呢?
内容守正,角度新颖
作为党媒,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国的媒体同行都在聚焦报道这一重大主题。红网另辟蹊径,借鉴“吃播”形式,推出了《书记的乡间午餐》移动直播系列报道,以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乡间午餐”为切入点,运用5G技术实现“主持人+记者+脱贫致富带头人”多点连线切换,全景展现胜利成果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之所以以乡间午餐作为主线,一来,它是扶贫干部的日常,可以串联起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二来,食物类视频向来是网民追捧的热点。浏阳的黑山羊、新化的高山白菜、新田的水磨豆腐、麻阳的土豆炖豆角……一道道家常菜,诉说的是脱贫攻坚的“色香味”,不但展现了脱贫攻坚一线的奋进和努力,也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增加了可看性。
《拥抱小康 2020》全国两会云直播。
形式创新,融合潮流
作为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唯一指定的视频直播媒体,红视频直播团队在会议类直播上一直在探索新的表现形式。2020年全国两会和湖南省两会期间,视频直播团队均采用“主演播室+会议直播+记者连线”的形式,推出直播报道。直播内容既有演播室的嘉宾解读,又有各地干部群众的反响,相较于简单的转电视台直播信号,报道更立体、更全面,赢得了用户认可。
红视频直播团队正在直播。
移动连线直播也常用于突发新闻现场报道。2018年底,湘西突降大雪,部分高速被冰封,正在采访路上的记者跟后方联系并请示值班三审领导后,便用手机开启直播,报道一线情况;2019年7月,湘江洪峰过境长沙,三路记者分赴长沙城区湘江风光带、长沙防汛抗旱指挥部、望城区湘江沿线,通过手机完成多地多点现场直播,实现了轻量化、快速化报道的目的。
技术过硬,紧跟前沿
全民直播时代如何彰显专业性?技术赋能无疑是最佳手段。多机位导播、异地连线、超高清传输等等,都是机构媒体区分自媒体的“绝招”。视频直播的画面是否流畅清晰主要取决于前端传输的网速、后台服务器的承载以及编码和解码能力。2014年前,红视频直播使用的是自有服务器,带宽和运算能力都受限。印象特别深的是2010年“快男三强”做客红网访谈栏目《红人堂》,直播时段同时在线超过100万人,画面不时出现卡顿甚至黑屏现象。没想到,粉丝们非但表示理解,还在留言区以及贴吧、微博等社交媒体倡议关闭直播等回放,给其他非粉丝让道。
2014年后,因为采用云服务器以及CDN加速技术,红视频直播再也没有出现过卡顿现象,这是后话。
红视频直播团队搭建的移动直播导播间。
5G时代,多家移动运营商的聚合设备已经完全能胜任高清和4K超高清信号传输,相对有线网络,更为便捷,也更能满足移动直播需求。相较于之前电视台搞直播,动辄就是卫星、微波,真是方便太多了。2021年5月,红网采用“5G+4K”的直播技术,推出大型直播报道《情牵红土地》,将再次创造网媒直播新高度。
从挑战单通道线性传播的电视直播,到成为主流传播方式,短短十年,网络视频直播就站到了风口浪尖。厚积薄发,技术赋能,未来极具想象空间。接下来,红视频直播团队将依托“54MA新媒体实验室”,秉承“内容优先技术保障”原则,借助超高清直播、VR直播、MR(混合现实)直播等高新视频形式,继续让视频直播成为红网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中坚力量。
(作者:申杰 系红网视听中心节目部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申杰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