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庆贵:被“红辣椒评论”带入的三重境界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马丽红 2021-06-06 14:09:4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菁菁岁月,迤逦暖阳,春华秋实,时光飞逝。20年风雨兼程,20年砥砺前行,20年硕果累累,20年豪情满怀。在红网迎来20岁生日之时,红网员工和网友纷纷敲动键盘,讲述自己与红网的故事,或成长、或感动、或收获、或惊喜……

2021年是红网建网20周年,也是红网举办年度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暨时评研讨会第16个年头。作为见证红网从蹒跚学步的“毛孩子”成长为健康壮硕的“大小子”,与红辣椒评论一路走来的“老运动员”,此时此刻,我被“红辣椒评论”带入三重境界的一幕幕场景,不禁像视频回放一样,浮现在我眼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乃一介评论“虾米”,不曾奢望成为大事业大学问者,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自2003年蹑足其间,我与“红辣椒评论”一路走来,留下的却是求索三重境界的清晰轨迹。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03年,是我由诗歌写作转向时评写作的元年。随着阅历丰富和思维擢升,感觉自己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但又无法用诗歌形式表达。此时,恰逢被“红辣椒评论”带入的三重境界很多报刊都开辟了时评专栏,于是,我开始对时评产生兴趣,然而写稿发稿多半处于“广种薄收”状态。偶然间,发现了红网开设的“红辣椒评论”栏目。于是,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分析研究这个新文体和新阵地,开始尝试有感而发。回望盘点,认识红网后,我的时评创作便转入幸运期和收获期。幸运之一,我通过投稿结识了杨国炜编辑,在老杨的鼓励下,我写的稿子几乎每篇都能经他修改编发,每周都能上稿,最多一年用稿 160 多篇。2006年,首届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暨时评研讨会在长沙举办,我虽未能获奖,但经忐忑向老杨申请,得到欣然应允与会。会场上,我还被幸运地安排接受了红网记者的采访。我知道,这是老杨在用心良苦地鼓励扶掖一个热情大于写技的无名作者。更幸运的是,研讨会期间,我还结识了仰慕已久的鄢烈山、李方、童大焕等国内独领风骚的意见领袖,并在参观期间与他们合影留念。这次行程,让我真切感受到王国维第一重境界之三昧。是的,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到目标;只有不畏孤独寂寞者,才能求索有成。治学如是,写作亦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开示的第二重境界,喻示为了寻求真理抑或追求个人理想,不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即便累瘦了身体也不觉后悔。求索时评真谛殊途同归,当然也须经历此种境界。仓央嘉措《那一日》诗云:“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回归时评本初命题,无非三者。

时评是什么?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暨时评研讨会,我除了两届因故缺席,几乎届届南下潇湘,参加“湘江论剑”。每次参加研讨,虽然9大评委的时评观“9个人眼中有9个哈姆雷特”,但对“差时评”和“好时评”的看法却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从评委“构不成时评”的评语中,明白了“坏时评”的病理和表现;从评委异手同笔的高分中,洞悉了“好时评”的成色和质地。

时评从何处来?向意见领袖现场讨教,聆听时评大咖互相交锋,每次都让我思考良多,启益丰盈。真正的时评,于内,是表达思想的本能冲动,是不吐不快的情感宣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流淌;于外,是苍生疾苦的悲悯召唤,是从善如流的道义冲动,是嫉恶如仇的激愤迸发。鲁迅先生说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真时评显然来自后者。与红辣椒为伍以来,我确立了“理性、血性”的写作理念,坚定了“不经思索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思无邪”“我思故我在”的写作态度。

时评向何处去?答案在10多届评奖研讨唇枪舌剑的激辩话题中,在10载红辣椒钢丝走秀的曼妙猫步中。鄢烈山评委屡屡强调“公民写作”,让我确立了“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的理念;李文凯评委“没有什么话不能说,看你怎么说”之语让我开悟,有时“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童大焕评委告诫的“做功课说”,让我拨乱反正,改“一天写三篇”为“三天写一篇”。回首过往,感到欣慰的是,无论“写什么”“怎么写”,我从未为浮名做工具写过“正确的废话,真实的谎言”,从未为蝇利被收买将“狗屎”粉饰成“麻团”,从未放弃过“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的发声底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红辣椒评论的“熟脸”,我与她相守10数载,一路走来,见证了辣椒由“骨感”走向“丰满’,由“稚嫩”走向“老辣”,由“青涩”走向“蹿红”的过程,也考验了自己不离不弃年坚守时评理想的意志。

自红辣椒评论佳作评选暨时评研讨会举办以来,我获得过4次优秀作者称号,8次年度佳作和入围奖,虽不算获奖大户,但却是收益大户。10多年间,虽未收到过红网的有价稿酬,却收到了金钱买不到的无价稿酬不仅收获了时评同道的友谊,还收获了时评表达理念和写作前行动力。我一直认为,评奖也好,研讨亦罢,不过是红辣椒人用心良苦,为时评人搭建的交流平台而已,对获奖大可不必在意。值得我们在意的是,恩泽于当下这一独领风骚的平台,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就我而言,它至少促成了我有机缘与国内思想精英面对面切磋讨教,与国内时评同道零距离交锋过招,进而自己被浇灌成了一杆“思想的芦苇”。

10多年中,每次参会,都让我对时评本初命题与真谛更近了一步。回首往事,最大收获莫过于:红辣椒让我完成了“我手写我心”“不为发表,只为表发(表达思想,发泄情感)”“将写作由生活方式升腾为生命方式”的时评理想锻造。面对自媒体飞速发展、传统媒体日益衰微、时评生态持续恶化的时势嬗变,我别无选择,初心不改,唯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坚守。我深信,时评人理想在,时评就不会死;红辣椒坚守在,时评人就有家。因为值得,所以坚守。

受益于“红辣椒评论”这个时评“黄埔军校”的培育,我不仅弥补了思维禀赋的“先天不足”,而且完成了由时评表达向杂文表达的攀岩爬升。有幸得到鄢烈山先生对本人如是鼓励:“与庆贵认识时间不算短了:我做了湖南省红网红辣椒评论 10 届年度好稿的九评委之一,他是‘得奖专业户’,我参加年度颁奖典礼就能见到他。我对他印象深刻的有三点:一是笔耕不辍。10 年来红网的评委和作者都换了好几茬,他是始终坚持的少数人之一。二是他的写作动机比我这种媒体人纯粹。他写杂文的全部旨趣,本不在发表,而在‘表发’(表达思想,发泄情感)。想写的时候不发表无稿酬也写,不想写的时候开专栏重稿酬也不写……”——好一个“表发”,所谓“修辞立其诚”的写作根基,所谓“我思故我在”的人生追求,所谓“不平则鸣”的公民精神,不都蕴含其中了吗?好一句“一个人的狂欢”,忧国忧民的高调岂能表达这种写作者快乐的精神境界?“第三点是,他还是一个热心的杂文创作推动者和有能力的组织者。这是我最敬重和羡慕的。”

多年来,我的杂文随笔作品在《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杂文报》《杂文月刊》《经典杂文》《杂文选刊》等数百家媒体发表。数十次获得过各类奖项,其中,全国评论、杂文奖16次。杂文《痛打“狗心理”》获首届全国“鲁迅杂文奖金奖”,三篇文章分获2013年、2014年、2015年江苏省报纸副刊杂文一等奖。已公开出版杂文集四部,个人成就、自传收入《中国当代杂文家》《走近杂文家》。我知道,我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境界尚有天壤之遥;但我坚信,只要我与红辣椒评论不离不弃,就会离此重境界渐行渐近。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6/06/943926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