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是毛泽东踏上革命救国道路的起点,也是湖南最早燃起革命“星星之火”的地区之一。
6月初,记者走进韶山市,探寻伟人故里峥嵘岁月中的红色记忆,感受这方红色沃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力量。
红色资源,成为宝贵精神财富
在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一处微景观模型引人注目:一间阁楼里,5个人围坐在木桌前,站着的毛泽东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在讲述,墙上的党旗鲜红夺目。
1925年春节,毛泽东携妻儿回乡。在此期间,在柳季刚、毛福轩等人协助下,毛泽东与杨开慧从创办农民夜校入手,开展农民运动。半年左右,建立秘密农民协会20多个。
“经几个月考察,6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自家阁楼上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4人入党仪式。自此,中共韶山支部诞生,韶山农民运动有了主心骨。”6月4日,陈列馆副馆长毛敏向韶山市委党校的学员们讲述毛泽东“阁楼建支部”的故事。
在韶山247平方公里土地上,像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这样的红色景点有40余处。
2011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韶山考察时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10年来,韶山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深耕本土红色资源,依托毛泽东同志故居、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等红色景点,打造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课堂28个。
今年,韶山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微宣讲、“草根名嘴”理论宣讲以及“争当红色接班人”中小学教育宣讲活动等,掀起“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热潮。
红色旅游,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从百年前“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的贫困山村,到物阜民丰的红色圣地,世纪风雨见证了韶山的巨变。
对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村民沈楚华来说,丰富的红色资源不仅是一笔精神财富,也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宝藏。
201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沈楚华回乡创业,在村里开办民宿,取名为“梦稀乡宿”。
“近几年,韶山村的面貌可用‘换了人间’来形容,游客越来越多,开办民宿大有可为。”沈楚华说,每逢节假日,民宿常被预订一空。
位于韶山核心景区的韶山村,通过发展旅游、文创等产业,办民宿、餐饮店、旅行社,村民参与旅游业比例达70%。去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100万元。
距离核心景区15分钟车程的银田镇银田村,也分享了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
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颜昌为说,银田村山好水好,可日子过得紧巴巴。随着红色乡村游兴起,绿水青山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通过种植灵芝苗木、开办农家乐、打造研学基地,不少村民成为“老板”。近3年,银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原来的2000元,升至90余万元。
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韶山市对经济基础薄弱村落依托“全域旅游”抓规划,推动观光、休闲、研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描绘出“处处能旅游、时时可旅游、人人享旅游”的美丽画卷。
“十三五”时期,韶山市年均旅游综合收入58.79亿元,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5712元、30257元。
红色养分,哺育文明向上力量
韶山之变,不仅反映在秀丽的山水和与日俱增的经济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12万韶山人民不断汲取红色养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逢节假日,在毛泽东广场,时常可见一位身穿“党员志愿者”红马甲的老人,向过往游客讲述韶山的红色故事,不打底稿,信手拈来,深受游客喜爱。他便是韶山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雨时。
“为游客答个话、指个路,也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雨时说,自己所在的“映山红”志愿服务队队员,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就会走进景区,当起“红色宣讲员”,为过往游客服务。在韶山,像毛雨时这样的志愿者有近万名。
“我是主席家乡人,我为主席家乡添光彩”的理念,深深刻进了韶山人的心里。深厚的红色文化,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也孕育了韶山的城市文明。
2017年11月14日,中国文明网公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韶山市成为我省第一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回望11载文明城市创建历程,韶山市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多年来,韶山市持续开展“党员进社区”“阳光五号”“文明劝导日”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50多个服务站(点)成了韶山另一道风景;举办“文明家庭”创建、“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评选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宣传典型模范;评选表彰文明家庭、书香家庭、“两型”家庭、最美家庭等,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蒋睿
编辑:马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