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小康生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和期盼。
小康是什么?小康从哪儿来?我们是怎样实现小康的?实现小康以后将要迈入什么样的新征程?6月9日晚8点,由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单位制作推出的五集大型电视理论访谈节目《小康之大》在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平台与大家见面,并给出了那些问题的答案。
大型电视理论访谈节目《小康之大》。
访谈节目分别由《小康味道》《千年梦想》《大党初心》《人民创造》《明天更好》五集组成,用历史眼光、全局视野和全球思维,聚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追求、建设到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梦想、伟大实践、伟大成就和伟大意义。
《小康之大》节目视频截图。
小康到底是什么?
在第一集《小康味道》里,小康畅聊团成员之一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就用一句话辩证地解释了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美好生活理想,当理想照进现实,小康就绝不仅仅是大梦想,而是与我们每个个体息息相关的大奋斗、大事件、大成就、大变革。”
小康到底是什么?
笔者认为,它是摆脱贫困、拥抱富裕的冲劲,更是一个个家庭喜笑颜开的故事。开篇那飞溅的金灿灿的石块里,一张张喜笑颜开的照片映射着一个个温情故事。从十八洞村人的欢声笑语,到古老花瑶的电商直播,再到稚嫩孩童的画笔……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中国人民正稳稳享受着殷实丰裕的民生福祉。
全面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底线,困难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最大牵挂,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县都不能少,一个乡镇都不能少,14亿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努力,到2020年底 , 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
回望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历朝历代,劳动人民真正能够吃饱穿暖的岁月屈指可数,“小康”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从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先贤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
孙中山先生曾在《实业计划》里设想中国要修建10万英里(1英里=1.609344公里)的铁路和一百万英里的公路,把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在北部、中部、南部各修建一个世界级的大海港,以及修建三峡大坝。
一百多年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些愿景全部实现。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拥有了14.6万公里的铁路,其中高铁近3.8万公里,公路里程突破500万公里。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就有7个。三峡大坝也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盛大景象。这些都是人民能够过上小康生活的坚实基础。
2020年6月29日,三峡枢纽开启泄洪孔泄洪(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乡村振兴唱响“后小康”时代
历史总给人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就需要建设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小康乡村。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如何让乡村振兴的旋律唱响后小康?目前,我国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第五集《明天更好》重点阐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我国发展的前景之大。
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在署名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表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和“五个振兴”的要求,以精细农业为特色,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精准、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这为湖南的乡村振兴之路明确了基本方向。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躬下身子、甩开膀子,保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时的精气神和冲劲闯劲,用双手、脚步、心血和汗水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歌曲逐渐唱响三湘大地。
追梦的路从来不易,但是为了到达幸福的彼岸,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值得。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勇往直前,开创更高层次的“后小康”!
(红网·燃青年工作室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吴思静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