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8到+∞,湖南还要走多久?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马丽红 2021-06-25 10:41:5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颜瑶 长沙报道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河北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3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以下简称《复函》)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复函》体现的一项重大变化是,包括湖南永州、邵阳在内的13家地方性经开区获批荣升为国家级经开区。

这是6年来国家级园区首次大扩容,至此全国国家级经开区队伍壮大至230家,永州、邵阳的入列则让湖南以总数10家的规模,和四川、江西、福建并列排名第五。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近年来,中央在加速地方自由贸易区审批、建设的同时,通过壮大国家级园区支持地方打造开放型经济,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何其幸哉。国外乱糟糟,国内正在紧锣密鼓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以竭尽所能的中国担当推动世界经济不停摆,良苦用心不可不察。

国家级经开区意味着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回顾一场会议。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被看做是此次会议的内核。

因此,紧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强调注重采取关键举措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为何选择经开区布局?这要回到经开区设立的初衷。设立经开区是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以吸引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

而放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中央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坚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抓手,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天生具备开放基因,致力打通国内国际生产要素、市场的经开区,被赋予重任就不难理解了。

前文提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了“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要求。

我们再来审视,永州、邵阳这样的经开区,是否能承担这“天降大任”。

据报道,引导国家级经开区以及相关开发区之间加强对接合作,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促进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要素成本升高的东部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是近期相关部委的主要任务。

如此看来,经济外向度高、均位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永州和邵阳经开区,和上述要求契合度非常高。

此次扩容,正好填补了湘南湘西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的空白,对湖南打造中部改革开放高地具有积极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625093124.png

邵阳经开区注塑车间智能生产线。

对地方来说,从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利好颇多。归纳起来:一是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并扩大,如开发区内的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减按15%计,并对特定产业以及新入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开发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扩大。如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符合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在道路、桥涵等交通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基础设施项目上享有贷款贴息政策。

三是集聚优势会显著提高。丰厚的政策力度、完备的基础设施、发展平台的升级,将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企业进入,集聚优势将逐渐体现。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永州、邵阳的“顺利上车”,一方面缘于自身实力不俗,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层面扩大开放的战略考量。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它们将对湖南打造开放高地带来不小的改变。

国字号园区如何助力湖南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5月20日,湖南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创建“五好”园区推动新发展阶段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新时期湖南园区高质量发展擘画新起点新征程。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起步之年。在这个时间节点,永州、邵阳经开区新增为“国字号”,无疑为湖南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迄今,邵阳经开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553万平方米、投产467万平方米,签约企业838家、投产565家,实现产值496亿元、税收26亿元、解决就业5.6万人,连续3年在全省湘商产业园建设中排第1。

2020年,永州经开区全面落实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市委“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机遇,全区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大机遇、大背景下,永州、邵阳经开区分别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链。

邵阳经开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3大平台,聚焦新型显示器件、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家电等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大制造、大数据、大健康、大商贸物流4大产业集群。

从1988年拉开全省园区建设序幕,到拔节生长出143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如今湖南迈入了园区经济发展最快、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最为凸显的时期。

2020年,全省园区(不含综保区)实现生产总值1.46万亿元,以占全省约0.5%的国土面积,产出了约40%的GDP、70%的规模工业增加值、65%的高新技术产值、50%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从8到+∞,并非遥不可及。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6/25/95859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