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就基层党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开展调研。
记者注意到,这是“七一”后,许达哲首次下基层调研,也是今年许达哲第三次来到花垣县。
众所周知,在刚刚盛大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回望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成为消除绝对贫困的时代最强音。
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八年来,湖南以精准扶贫为根本遵循,担当起首倡地的政治责任,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精彩答卷。
十八洞村晨曦。(资料图)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起点、新征程上,湖南该如何奋力书写新的精彩答卷成为许达哲此行的关注重点。
调研中,许达哲先后来到文华锰业尾矿库等中央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现场督办,到五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观了企业的茶园、生产车间等,来到麻栗场镇沙科村,许达哲走访了村部、村小学等地,考察了村组织建设、基层公共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学生就学、农村厕改等方面情况。
在非遗传承人刘正姐家中,许达哲参观了苗绣等作品,祝愿村民们的日子像苗绣一样越绣越美。许达哲还勉励村里负责同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乡村振兴中下足绣花功夫,“一针一线”地精准施策,为老百姓绣出美好生活。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湘西以十八洞村为样板,探索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好路子,创造了精准脱贫的“中国样本”,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篇章。
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工作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
虽然这些年湘西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仍然是相对的,于全省发展而言,湘西的很多地区仍然是相对的“短板”。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如何最大程度把“短板”补齐是首要任务,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借力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努力让“短板”成长为“长板”“样板”,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矮寨不矮,时代标高。湘西州的问题解决好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就有了。或许,这是“七一”后,许达哲调研第一站选择湘西花垣县的重要原因之一。
观潮君认为,湘西并非没有优势。完美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之上,湘西州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站在时代高处,对于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而言,是一笔难能可贵的重要财富。
基于此,调研后的座谈会上,许达哲对湘西州在乡村振兴中寄予厚望,“要坚持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努力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
然而,于湘西州而言要“走在前列”,打造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先行示范区,并不轻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从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显性目标,转向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综合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对此,许达哲要求,要持之以恒兴产业、强实体,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在记者看来,这两句话为湘西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划清了底线。生态是湘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湘西最美的底色,文化是湘西最大的特色。湘西要发展,就必须蓝天为纸山作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
记者梳理发现,“七一”前后,湖南先后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交流会。
而且在“七一”前,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十八洞村和矮寨大桥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可以说,十八洞村是新时代的红色地标,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缩影之一。
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奇观。(资料图)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学史增信来到十八洞村等地基础上,此次调研再次来到花垣县,也就是要从党史学习中,从新时代红色地标中,汲取砥砺奋进的智慧力量,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锤炼求实作风,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王义正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