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誉墙上了解部队的光荣历史。
用学习充实头脑。
交心谈心增进了解。
在训练中感受班长的关心关爱。
红网时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季海潮 梁德霖 邹志杰 长沙报道
7月下旬,武警湖南总队机动支队新兵岳思同入营不足一月,就高兴地打电话向家人报喜,“我感觉对部队越来越有归属感了!”
回忆起点点滴滴,岳思同的这份“归属感”来之不易。刚来到中队的第一天晚上,岳思同就差点没忍住在被窝里哭鼻子。作为家中独子,小岳在家人呵护下长大,当初为了说服他当兵,父母可没少费心思。
第一次离家来到新兵团,新鲜劲刚过,小岳就在视频电话里冲着母亲抹起了眼泪。因为想家,他几次萌生出当“逃兵”回家的念头,最后都被新训的干部骨干说服。好不容易在新环境里安下心来,新训一结束,他又“被迫”离开熟悉的班长和战友。
在各个单位,有小岳这样经历的新战士并不鲜见。
武警湖南总队机动支队支队长王茹林分析,新战士离开了熟悉的原单位,可与新单位又没建立起联系,他们自然缺乏归属感。
“归属感是凝聚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调动官兵参与单位建设的积极因素。”支队党委会上,支队政委李跃抛出这一问题,引起了班子成员的激烈讨论。在思想交锋中,一个道理越辩越明:帮助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必须提升他们对支队的归属感。
看见远方的山,还要找到前行的路。帮助新战士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支队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积极营造“入营即入家”的暖心氛围,根据新战士特点和诉求打造“暖心套餐”。
这个支队广泛开展入队仪式、谈心交心、暖心会餐等活动,让他们感受温暖;为每名新战士设计“成长路线图”,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开设“新兵讲堂”,让新战士从自身擅长的领域为官兵授课,通过上前台、唱主角,促使他们融入部队。同时,支队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使用,推荐官兵关注部分军内军外优质公众号,帮助官兵成长成才。
将心比心,心心相印。各个大中队建立新兵家长微信群,利用网络架起联系的桥梁,加强与新兵亲属的联系沟通,形成“部队+家庭”共育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家卢越黑了好多,看起来变结实了不少!”“儿子,在部队好好锻炼,你是全家人的骄傲!”前不久,结束了一天训练,某中队政治指导员杨青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是新兵家长微信群里的“刷屏”信息。
归属感也来源于干部骨干的不离不弃。一次轻装测试,新战士王明东有些脱水,班长帮忙接过其身上部分装具。测试一结束,班长帮助王明东放松身体,这让王明东在感动之余,更感到了战友亲如家人的温暖。
部队温暖如家,新兵才会视队如家、爱队如家。日前,支队调研新兵“第二适应期”情况,刚入队时常常嘟囔着“吃不消”的新兵,现在每次训练都站在第一个;以前习惯自由散漫的新兵,为了不拖班级训练成绩的后腿,常常在休息时间主动“加餐”……
“新兵有了归属感,就能形成凝聚力、战斗力。”看到新兵们状态的转变,李跃表示:“下一步,各级带兵人要在持续提升新兵归属感的同时,注重增强新兵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部队建设,为部队向上向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季海潮 梁德霖 邹志杰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