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8月2日讯(通讯员 朱伶俐)由芒果TV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特别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共青团湖南省委指导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隆重推出的大型青春励志纪录片《青春正当时》第十期《城市智轨的“创造团”》今日播出。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独立自主研发的智轨,历经了八年打磨终于进入第二代产品的最后攻坚期。而它背后又有多少为之探索的青年人奋斗者,本期节目将走近这群智慧“创造团”的故事。
转向研发,引导智轨“行正道”
智轨,一种智能驾驶的公共交通工具,“天上无网,地下无轨”,作为全新的交通制式,智轨既可持久续航,准时准点,又能够安全舒适,绿色环保。实现这些碾压性优势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平均年龄三十未满的研发团队的智慧。
想要实现智轨的安全运行,研发团队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对于周胜团队而言,让智轨拥有人的辨识应变能力,实现轨道自动转向,避开复杂的障碍物和行人,是他们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八年时间,反复的测试和校准,从创意理念到成车落地,第一代工程师用了将近四年时间才完成。“如果偏了一度,后面的车尾应该会甩出十几厘米。”智轨对控制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要想让智轨“乖乖听话”,实现零误差精确转向,如今周胜团队要面对的困难不比前辈少。
在周胜的字典里,没有放弃,只有征服。运用精准的算法引导一辆智轨“行正道”,远比驯服一匹野马还要难。智轨研发元老之一张陈林向周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把铰接盘的几个自由的模型调一下,问题似乎变得容易了些。正是在这种科研氛围下,周胜面临的问题被各个击破。
系统图像识别研发,捕捉司机驾驶状态
如何让乘客的安全得到更高的保障,是丁驰团队负责的工作。智轨虽然已具备无人驾驶功能,但在一些特殊条件和复杂路段下,仍需要人工操作。行车途中司机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将被图像识别系统所捕捉,并分析得出结论,中心控制室再由此做出相应调度和处理。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的这套图像识别系统,就出自两个“90后”女孩——湖南妹子丁驰和江西妹子熊群芳之手。
丁驰和熊群芳一个负责图像信号处理,一个负责人脸识别疲劳检测,她们两人各有所长,配合默契。图像识别功能,需要用到一种最新潮的科技——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疲劳、左顾右盼、盹睡……她们模拟着驾驶员的各种状态,力保智轨的行驶安全。
一次次测试,一次次失败,系统提示的报错音,意味着前期所有努力都被判无效。图像识别功能测试的结果,关乎了未来智轨的道路交通安全和无数乘客的生命安全。丁驰请教了自己的父亲,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在他的帮助下,丁驰意识到或许是因为图像的样本还不够丰富,才会导致系统识别失败。
问题找到后,她们迅速调整研究策略,在保障被采集者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采集图像样本进行分析。丁驰和熊群芳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系统测试,关键时刻没有掉链子。第二代智轨从设计研发到投入运行,工程庞大,流程复杂,接下来它又将面临怎样的难关呢?
交通系统工程,做智轨的“引路人”
和前端研发不同,刘浏负责的后端运行面临的困难更加棘手。在未来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智轨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应能力强、造价低。但智轨的种种优势,完全依附一条合理的交通线路,工程师刘浏则成为了它们不折不扣的“引路人”。线路的选择不仅要从交通性考虑,还要从社会需求去考虑,智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客流问题。刘浏意识到,要在智轨车投入运营后给社会带来效益,让智轨跑得好,社会车辆也跑得好,这是智轨应用中最大的一个挑战。第一代智轨投入使用后,曾经遭受过一些质疑。如今,作为智轨线路开发的工程师,刘浏必须为城市设计出一条既经济实用又科学合理的智轨交通线路。顶着巨大的压力,他和团队不断地优化线路方案,力争完美。
经过实地考察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一个科学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在四川省宜宾市成功的试运行,智轨的加盟让宜宾市的城市拥堵缓解率,跃居全国第一,彻底改变了这里的交通结构。
在一线大城市,智轨可为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打辅助;在中小城市,智轨可作为骨干交通网,为城市打通“任督二脉”,告别那些堵车又堵心的日子。在湖南株洲这座工业城市里,三十未满的他们有着一个大大的梦想,就是让中国智造的电力机车站上全球之巅。八年时间,从一代到二代,智轨系统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交通,他们用行动证明“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他们将不断用科技的力量,改变整个世界!!
下一期节目将走近杭州市江干区首批STEAM教育和项目式学习基地——丁兰中学,看这所学校如何实现中国素质教育的优质实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持续关注《青春正当时》。
来源:红网
作者:朱伶俐
编辑:彭笑予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