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湖南省人民医院支援张家界医疗队队员宋徽珉
我从来就没有写随笔的习惯。但是这次我去的核酸采集点,是我学生时代曾经通往“快乐星球”的大门,于是我决定还是用我菜鸟级的文采写一篇接地气的短文,来记录我的心情。
8月4日,为了协助张家界早日战胜疫情,湖南省人民医院连夜组建了一支50人的核酸采集队伍。身为张家界人,能成为这五十分之一,我既激动又感动。带着院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和期待,也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牵挂,我们早上七点就出发,乘车赶往山水之城张家界。
抵达张家界,相比其他队员,这里带给我的,还有回忆和担忧。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折磨”的高中三年,这里有我的朋友同学,还有我难忘的初恋……透过车窗,张家界独特的山水映入眼帘,回忆也扑面而来。是啊,我的家乡“生病”了,我的亲友,他们正受到疫情的困扰。
8月4日的早餐是社区送来的自己制作的米饭和炒菜。我和队里另外一名男护士张翔一起,挨个楼层给女队员们分发。有队员问我,为什么一大早就吃“饭”?我告诉她们,在我们张家界,“干工夫”的人(辛苦干体力活的意思)早餐吃面包牛奶什么的都是浮云,只有大块的肉和炒菜才扎实,才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这是老百姓在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激之情!
下午在去核酸采集点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认出了那条路,那不就是高中时翻墙出来跑去上网的路嘛!要知道这条路可不简单,可以说得上是“机关重重”:首先要等待宿管老师查完房间,然后利用消防管道从二楼降到一楼,躲过摄像头,再穿过一片半人高的草地,跨过两条臭水沟,翻过一座垃圾山,最后越过围墙才能到达目的地———网吧。这条路,这块土地,曾留下多少青春时代的印记。
我和队友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像浪潮一样,来了一波又一波,但我们手上的活儿一丝不苟。前来采集的张家界人民也非常配合,规规矩矩排队,完成采集礼貌地道谢。在这场战役中,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战斗。
加油,我的家乡张家界;加油,我们的秀美“国际张”!
红网时刻记者 张盟 何青 通讯员 周瑾容 整理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张盟 何青 周瑾容
编辑:陈加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