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征程万里·湘军有为|首志华的新“战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廖智慧 黄欣 胡用梅 编辑:何雨杏 2021-08-08 17:39:2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廖智慧 黄欣 

“咯咯咯……”8月4日清晨,伴随着一声声鸡鸣,资兴州门司镇下江村东江梨基地里,首志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和梨农们采摘、分拣、包装、搬运鲜梨,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整个山谷里。

忙到将近八点半,首志华又开着他“久经梨园”、满是灰尘的面包车赶到村部开展工作。

“虽然到了‘新战场’,可也不能做‘老战场’的逃兵呐!”首志华笑着说。他口中的“老战场”,是他负责了12年的资兴市东江梨业合作社,“新战场”则是他上任仅半年的下江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看来,基地和村上的工作都重要,都是关系村民们幸福生活的大事。

微信图片_20210808173032.png

资兴市州门司镇下江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首志华。

今年40岁的首志华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5年,让他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挫折的坚毅精神。因为表现出色、思想进步,入伍不到一年,首志华便从80多名新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部队,首志华先后获评支队“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省武警总队"优秀哨兵",荣立三等功;在家乡,他是当地群众津津乐道的“兵支书”,还是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郴州市人大代表、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入党誓词中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八个字让他一刻也不敢放松。

资兴市州门司镇下江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本地人想往外跑,外地人不愿意来”是十多年前村里的真实写照。退伍后不久,首志华下决心回乡干一番事业。

微信图片_20210808172626.png

资兴市州门司镇东江梨基地,果农正在采摘鲜梨。

州门司镇一直有种梨的传统,可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当地的梨产业一直难成气候。经过半年的市场调查和当地产业结构分析,首志华最终决定承包村里30亩果园种植东江梨。

“小伙子发狠啊,早些年市里每次组织种植培训,村里最先报名的一定是他。”谈起首志华,老支书李灿光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创业初期,首志华不甘心走传统种植模式,他努力看书、上网、参加培训,一门心思想把种梨技术搞上去。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首志华还率先采用“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经过多年努力,首志华的家庭农场成为郴州市唯一一家拥有“绿色产品”的标准化梨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万,首志华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养殖业领头人。

首志华敢想敢干、善于创新,梨农们都十分“看好”。2009年,东江梨业合作社推选新一任理事长,大家纷纷推选了这个年轻人,可最终入社的却仅有10人。

微信图片_20210808172624.png

首志华和果农一起采摘鲜梨。

“大家认为他的经验浅,只有些纸上功夫,都持观望态度。”社员何玉文说,首志华上任后,提技术、拓销售,给社员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梨农们也真正看好了首志华,纷纷申请加入合作社。

“产1000斤卖5块和产5000斤卖1块,你选哪个?”首志华认识到,要做大东江梨产业,就必须做精品。可提出摒弃过去三层树形,矮化密植种单层树形时,社员们说什么也不同意。首志华挨家挨户算“经济账”,可支持者依旧无几。

社员不同意,首志华就当“小白鼠”证明给大家看。首志华在自家果园全部改种单层树形,在后来当地举办的“梨王”大赛中,无论是外观、果形、还是含糖量,首志华的单层树形产的果子都拔得头筹,一举拿下了“梨王”称号。单层树形的种植模式也顺利在当地推广开。

“年纪大的听不懂就年轻先学。”社员们多数年纪较大,干活行,但学习起来费力。为了把书本、课堂上枯燥难懂的文字转化成实用技术,首志华挑选了一批“田秀才”参加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再把学到的东西用梨农最熟悉的语言传授下去。

首志华还结合当地实际,带领合作社制定了“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按“核定交售额度、收购随行就市、盈余二次返利、风险利益共担”的运行机制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下,州门司镇现有400余户农户种植东江梨,梨产业成为了当地巩固脱贫攻坚、助力村民稳步增收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src=http___inews.gtimg.com_newsapp_match_0_12133074194_0.jpg&refer=http___inews.gtimg.png

“从最初十多人的合作社,到现在一百多人,看着东江梨种得越来越好,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打心里高兴。”资兴市东江梨业合作社社员何树文说。据悉,今年州门司镇东江梨产量约300万吨,预计产值超过1000万元。

2020年底,州门司镇党委找到首志华,希望他能来参选党支部书记。面对日渐壮大的梨产业,首志华心里虽然犯了难,但还是服从组织安排:“若有战,召必回,那才是真军人,真党员!”

2021年1月,首志华高票当选下江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想要当好“兵支书”,并不是赤手空拳的。上任第一件事,首志华就召集党代表、村民代表开座谈会,在听取了大家对村上发展的意见建议后,画制了乡村振兴五年“作战图”,带领村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将在稳定水稻种植基础上,大力发展东江梨、生姜等农业产业,提质支部农场建设,发展光伏发电,拓宽乡村振兴路。”首志华笃定地说。从退伍军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再到“兵支书”,首志华的头衔越来越多,他坚守每一个岗位职责,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奋斗着……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廖智慧 黄欣 胡用梅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08/08/97574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