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似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王进文 陈奥男 怀化报道
半世生涯戎马间,
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
枪弹呼啸若琴弹。
每当念起这首粟裕所写的诗《老兵乐》,都令人感慨万千。这首诗既是粟裕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鼓励无数中华儿女驰骋疆场、为国尽忠的战鼓。
毛主席口中“最会打仗”的人
粟裕同志纪念馆外景。
粟裕,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十位大将之首,几乎全部得益于他自学而就的军事天才。毛主席曾对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说道,“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打仗的人,他也是我的湖南老乡,他的名字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打的。”毛主席对粟裕给予了最高规格的评价。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战。粟裕的华野采用“猛虎掏心”的战法,全歼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整编第74师,击毙其师长张灵甫。此役的胜利,严重顿挫了蒋介石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创造了堪称现代楷模的崭新战法,以中央突破对付敌人的中央突破,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英雄的骨灰里筛出了“传家宝”
粟裕铜像。
粟裕一生征战22年,先后6次负伤,晚年患有多种病痛。1930年,在江西水南战斗中,他被敌人的一发迫击炮弹炸伤,治疗3个多月后才伤愈归队。从这次事件以后,粟裕每每思考问题,都会头疼欲裂,就好比每根头发丝都像钢针一样扎着头皮的疼。病情一直延续到粟裕逝世,工作人员才在筛检骨灰时发现,致使粟裕头疼难忍的元凶是残留在头部整整54年的三枚弹片。
粟裕去世时留下遗嘱,身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将他的骨灰遍撒在他曾战斗过的土地上,和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东西,除了这三块从骨灰里筛出的弹片。我们把最大的一片捐给了国家,剩下的两小块,可以说是我们全家的传家宝。父亲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十分富足!”粟裕的儿子粟戎生曾这样表示。
和粟戎生一样,许多老一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父辈那里继承了不惧病痛、顽强不屈的工作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已经离开工作一线,却坚持身体力行,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发扬光大。新时代的我们,远离了鲜血淋漓的战场,但也肩负着新征程赋予的使命,更应在工作生活中汲取老一辈人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中扬帆起航。
来源:红网
作者:王进文 陈奥男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