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茈湖口镇育江村,砍掉欧美黑杨之后,视野开阔,可以直接眺望洞庭湖之美景。(资料图)
红网时刻9月2日讯(记者 李璐 实习生 孟芷如)今年9月1日起,《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如何破解“九龙治湖”之难题?怎样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可谓是一次积极勇敢的探索与尝试。
《长江保护法》的完善与衔接
今年3月1日施行的《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也是一部全面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支撑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特别法。
洞庭湖作为长江之肾,对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定洞庭湖保护条例,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有效实施长江保护法的重要举措。
对标《长江保护法》,湖南省出台了《洞庭湖保护条例》。
该条例根据湖区实际,在加强洞庭湖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加强信息共享与联动、加强保障与监督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予以针对性地完善、细化和衔接。有利于形成系统完备、规范严密、衔接有序、协调统一的长江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度。
加强联动 力破“九龙治湖”难题
在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九龙治湖”的难题,如保护范围不确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执法政出多门、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规范缺乏等。
全国抗洪英模、全国劳动模范、湖南“抗洪功臣”、著名水利专家、连任三届省人大代表的苏铁锚就在《用自然法则“智”理修复洞庭湖》一文指出,治理洞庭湖,要遵循自然,科学规划,要深刻认识“治与理”“修与复”相统一的重要内涵,克服“治”之缺“理”图近利、“修”之不“复”留后患的现状,避免“治理、修复”职责分离,矛盾层出,造成“有利相争,遇责互推”的局面,防止“财富”之湖变为“包袱”之湖。
为解决“九龙治湖”的问题,《洞庭湖保护条例》作出了相关规定:其一,加强省政府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确定一湖四水协同治理,建立洞庭湖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其二,规定河湖长制,湖区各级河湖长依法履行职责,负责洞庭湖保护相关工作;其三,确定省联合执法、市综合执法的执法机制;其四,建立洞庭湖监测信息共享与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等。
加强统筹协调,突出“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动治理,实行江湖协同,河湖共治。如统筹推进洞庭湖岸线治污治岸治渔,推动落实《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及湖南省实施方案,尽快编制出台《洞庭湖总磷削减和控制方案》,全面启动洞庭湖降磷行动计划等。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特色鲜明的组成部分,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板块,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最直接、最实际、最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当。
根据《洞庭湖保护条例》,湖南积极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统筹研究解决好洞庭湖当前面临的防汛抗旱、水源保障、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等突出问题,强化水系连通、江湖联动、综合治理,通过修闸调水、引江济湖、河道疏浚、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进一步建立完善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为洞庭湖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大美洞庭”提供坚实保障。
比如,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滨水产业、港口经济,积极发展与长株潭相衔接的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制造。同时,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湖区成为“两品一标”农产品的主产区,提升农业产出效益。打造特色文旅小镇,促进文旅、农旅结合,把洞庭湖区打造成精品旅游产业带等。
此外,重点推进岳阳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构建和谐江湖关系、破解“化工围江”难题为重点,努力探索江湖协同保护治理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孟芷如
编辑:江雪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