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情况发布会。
红网时刻9月3日讯(记者 杨斌 摄影 陈杰)近两年,不少非洲的商品、农产品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进入中国市场,比如卢旺达的辣椒、赞比亚的蜂蜜。那么本届博览会的非洲商品将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非洲农产品通过博览会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在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情况发布会上,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报翔答疑解惑:扩大进口非洲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产品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动”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非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着力扩大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今年1-7月,湖南对非贸易增长38.1%,其中,自非进口增长30.3%,大部分是非洲农产品。
本届博览会,有非洲40多个国家的300多家企业参加非洲商品展,首次设置非洲品牌商品展区,包括红酒、咖啡、可可、坚果、宝石、海产品、茶叶、橄榄油、保健及护肤品等9大专区,一批品类丰富、产地多样、质量上乘的非洲知名产品将精彩亮相。此外,新设了非洲文化体验区,开展非洲风俗文化体验活动,促进大宗商品经贸合作,形成“文化交流+日常消费+商贸合作”的展会对接新亮点。
为进一步推动非洲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博览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建设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打通从非洲直采、仓储、物流、加工、展示销售、售后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全产业链。目前,已设立可可、咖啡、坚果三大交易中心,推动了非洲咖啡、芝麻、云母、天然橡胶、木材、鲜花等非资源性产品进口。二是加快推动市场准入进程。与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合作,实施“非洲出口增长伙伴项目”,推动非洲重点产品、重点企业检验检疫的规范化、标准化,扩大非洲产品进口品类,加快非资源性产品市场准入进程。今年3月,卢旺达干辣椒获批进入中国市场,正在积极推动鳀鱼、牛肉、羊肉等非洲产品的市场准入进程。三是启动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工作。对已获准入的非洲食品,海关总署实施境外生产企业注册时,除特殊食品外,免于境外实地评审。四是开展中非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以博览会为平台,配合海关总署,与南非、埃及、毛里求斯、卢旺达等国家海关开展AEO互认合作的协商。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陈杰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