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汤洪波的老家,看报纸成为汤洪波妈妈的习惯,刊载有儿子新闻的这份《潇湘晨报》被她细心地折叠好收着。组图/记者张云峰
9月14日,汤洪波爸爸刚从鱼塘回来,笑眯眯地翻看印有儿子新闻的《潇湘晨报》。
今天,在太空上班了90天的三名航天员要回地球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会回到祖国怀抱,他们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了,航天员们从外太空回来,正好能赶上过中秋。
近日,记者采访了航天员汤洪波的父母,问了问他们,在这三个月的等待中是如何度过的。
“爸爸,你在做什么?”9月14日中午,汤洪波的电话来了。“我没做什么,在鱼塘守着,等下打算睡个午觉。”汤洪波的父亲汤海秋回答。
之前,汤洪波母亲伍兰清一直在算着:快三个月了,距离汤洪波返回不远了。到了9月16日,两位老人看到新闻: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
“我很想他。他回来了我才能放心。”伍兰清说。汤海秋看起来比较坚强:“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国家科技那么发达。”
家里出了航天员,侄子们很兴奋
9月14日,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记者前往了汤洪波的老家。汤洪波的父母、弟弟、弟媳住在这里。这个季节,农村里的稻田已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得稻子弯下了腰。在老家的院子里,晒着一片稻谷。汤洪波父亲、弟弟、弟媳都在外干活,伍兰清正在烧柴火,准备焯一焯刀豆片,一会拿出去晾晒。
三个月前,汤洪波出征的时候,稻田里还是一片新绿,如今,已到了丰收的季节。
对农村人而言,秋天意味着丰收,代表着喜悦。而今年,汤洪波的父母会多了一重感受:秋天也是儿子返回的日子。
“他出发的第一个晚上,我就没睡好,总是睡不着。后来才慢慢习惯。”伍兰清说。家里出了航天员,这件事并没有改变汤家人的生活节奏。弟弟汤勇洪和弟媳黄菊香忙着收稻谷,汤海秋管理鱼塘,伍兰清在家里做一些琐事:晒稻谷、泡辣椒、腌制刀豆。“最近真的太忙了。我跟老公要收稻谷,每天收三四亩吧,慢慢来。”黄菊香告诉记者,此时她已是一身汗。
“我伯伯是航天员!”家里出了航天员,最兴奋的是汤洪波的侄子们。黄菊香告诉记者,嫂子送给孩子们一个无人机,小儿子很喜欢。“他遥控无人机到处飞,后来降落在别人家院子里,还得去敲人家门拿无人机。”
中秋家人团聚他常缺席
这是一户典型的农民家庭,勤劳和朴实流淌在血液里。伍兰清告诉记者,汤洪波离开家当兵前,每到农忙时节,他放学后就会帮家里干活,给家人做饭、帮父亲制作煤坯烧砖等。“双抢的时候,他跟在扮桶后面收谷子,满身都是禾灰,只看得清两个眼珠子。”汤海秋回忆。
汤海秋夫妇给儿子们取的名字,也都跟农民盼望收成的愿望有关。“两兄弟名字里都有三点水,因为我们盼望雨水充沛,来年有个好收成。”汤海秋告诉记者。
勤劳、刻苦,这些品质刻在汤洪波的骨子里。2010年5月,汤洪波入选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年5月,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这期间,他一直在坚持,一直在等待。
每年中秋,汤家人都会聚在一起,不过汤洪波总是不在。“他太忙了,以前当兵在很远的地方,现在他也忙。过年他才会回来。”伍兰清说。虽然汤洪波很难回趟家,但他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为了能跟儿子多交流,伍兰清紧跟时代,用了智能手机还开了微信,“我要和儿子视频通话”。
“1995年,他离开了家,那时候村里只有几户人家装了电话,我要走两公里路,去别人家等他的电话。1997年左右,家家户户开始装电话,我们不用等电话了。再后来,他给我买了老人机,又给我买了智能手机,可以视频通话。”说起这些,伍兰清的脸上洋溢着甜蜜。
母亲总爱在网上看他的视频
儿子想看母亲在做什么,母亲同样关心儿子在“天上”忙什么。平时,伍兰清喜欢看新闻,这样可以了解儿子动态,亲戚们在网上看到和汤洪波有关的视频也会转给她,她会来来回回看好几遍。她看着汤洪波第一次出舱、在骑太空单车、用筷子吃饭、拍摄Vlog,汤洪波告诉大家看到了北京、胶州半岛、黄河入海口等。
相比母亲的担心,父亲则淡定多了。汤海秋话不多,他总说不需要担心:“他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睡得很好。我不担心,相信国家科技的发达。”当记者问起老两口,汤洪波每次给家里来电说些什么,汤海秋总说没说什么。不过,每到汤海秋农历八月十六生日——中秋节的翌日,汤洪波都会打来电话。
大概半个月前,伍兰清因为着凉引发风湿,脊椎疼,她没跟汤洪波提这事,但汤海秋在电话里告诉儿子了。汤洪波急得叫她去医院看看,叮嘱她少做点事。她嗔怪老伴不该告诉儿子:“告诉他做什么,我这一点小事,没必要叫他分心。”
家里关于汤洪波的照片不太多。记者给汤家带去了航天员出征时《潇湘晨报》报纸,伍兰清看了很久很久。这个中秋,这个家庭又会像以往的中秋一样,通过电话寄托思念。伍兰清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他平安回来。”
回顾
航天员的“吃播”时刻
本报综合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自6月17日发射以来,航天员们已在轨“出差”90余天,他们在此期间完成了众多工作任务,同时也献上诸多“吃播”时刻。
太空餐厅、厨房、微波炉、饮水器、冰箱一应俱全,米饭、面条、调味品、月饼、坚果、巧克力面面俱到。
而早在航天员们进驻空间站前,“太空快递员”——天舟二号货运飞船5月29日就已升空,为3位航天员提前准备了丰富的食物。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也都出现在航天员的美食列表里。
9月1日,汤洪波说,目前太空中还不能吃火锅,但是可以吃到咱们国家很多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比如说红焖羊肉,最有意思的是还可以吃到冰淇淋。汤洪波还“骄傲”地说道,在太空中吃水果已经没问题了,并且很期待以后能吃上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及哈密瓜等新疆的水果。
临近中秋,“神十二”的航天员们也即将返航。回到地球后,三位航天员最想吃啥,三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聂海胜最想吃襄阳的牛杂面,刘伯明最想吃老家的紫花油豆角,汤洪波最想吃的是西瓜。
链接
三个人依次说“天宫再见”
据央视 16日,神舟十二号和空间站的组合体完成了绕飞以及径向交会的试验,启程回归祖国的怀抱。
当天14时15分左右,返回舱内只有汤洪波一个人还在值班,聂海胜指令长已经率先回到轨道舱内,紧接着刘伯明也回到轨道舱内休息。返回舱内必须要留一个人值班,现在轮到汤洪波值班。
故事 兴致勃勃往外看,欣赏地球美景
其中有两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汤洪波在其他两名航天员休息的时候,一直兴致勃勃往外看,欣赏地球的美景,时不时地还会和刘伯明交流一下,非常陶醉于从太空欣赏地球的美景。
另外一个是,在神舟十二号飞船从核心舱前向200米向400米转移的时候,汤洪波先感叹说“天宫啊”,然后他们三个人依次说了一句“天宫再见”。在他们告别天宫的时候,心情肯定很复杂,一方面当然很希望回归地球,回到家人的身边,回到和他们一起参研参试的人员的身边。另外一方面,他们可能对生活了三个月之久的太空之家也有一点依依不舍的感情。
挑战 他们回家路上的三个挑战
现在已经独立飞行了,要离开天宫空间站当前的轨道,进入到返回地面的这个轨道。要进行调姿和制动,把轨道舱分离掉。因为轨道舱里面可能有一些废弃物和一些无用的东西,要先把它抛掉。然后再调姿90度,使得它的发动机面向它速度前进的方向,给它进行一个制动,这样的话就会进入到一个滑行轨道,向地面来滑行。
第二道关是再入关,再入大气层这一关是返回路上最危险也是最严酷的一关。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之前要抛掉推进舱,因为推进舱后面的发动机是不能进行隔热的。之后就是完整的返回舱,利用返回舱其中的隔热材料与大气层进行摩擦,把速度动能转换为热能,用大气层来进行减速。这是非常危险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我们所有的11艘飞船都是安全返回的。
之后就是开伞,到了10公里高度以后,这个伞是非常重要的。在落地之前,还有一个飞船落地动作,反推发动机要点火。后面应该还有四五道关口。
区别 返回着陆场进行了调整
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是返回着陆场进行了调整,之前是四子王旗,目前调整到东风。由于着陆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整个返回制动点的位置,包括返回的控制计算,都要发生相应调整,相关的测控条件、保障条件也会发生变化。
第二个方面的变化就是神舟十二号飞船里头,返回控制系统采用了预测制导的方案,比以往的控制系统更进了一步。神舟飞船采用北斗信号来实时定位自己的位置,同时在预测返回的过程中,实时预测自己的落点,如果发生偏差,就会进行纠正。采用这种预测指导方案,返回的落点精度会更加提高。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陈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