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1+1丨“土流生金”激活种粮热情,扛起乡村振兴首要任务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张必闻 编辑:胡冲 2021-10-11 22:35:18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种粮大户殷加勇。

开栏的话: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开局之年,如何完成这一历史性转移,各地都在进行探索,路径不同、方法各异,但又方向一致、殊途同归。为将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而广之,为更广泛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红网时刻开设《乡村振兴1+1》栏目。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张必闻 常宁报道

仲夏时节,湖南衡阳常宁市湖波村的2000亩水稻基地,水稻收割进入尾声。

一大早,种粮大户殷加勇就来到他的“王国”,视察指日可待的丰收。稻田里,轰鸣的“铁牛”来回穿梭,收割机滚筒啃咬稻穗,然后吐出颗粒饱满的稻粒,再用卡车运往附近的烘干房。

“今年双季稻种了1800亩,预计早稻的毛收入在150万元左右。”殷加勇笑着说,今年的产量不错,每亩在900斤左右,让他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2.jpg

收割机正在田里收割水稻。

新生产模式让种粮不再是“苦差事”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然而,当前传统的、分散的粮食生产方式使得土地产出率不高,从而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谁来种粮?”渐渐成为“三农”领域的一大难题。

2020年,殷加勇通过土流网,以300元/亩/年的价格流转了常宁市湖波村的2000亩良田用于水稻种植。

“规模种植更划算,无论是种子、植保还是机械收割,在农资利用率和成本节约上都有优势。”殷加勇说,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加上耕种管收一体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每亩产值可达1000元左右

而相对轻松的种植方式和理想的经济收益,让种粮不再是传统的“苦差事”,让殷加勇越种越有干劲。

“这里土地肥、政策好,明年准备再扩大1000—2000亩的种植规模。”殷加勇说。

3.jpg

机械化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土地流转加速粮食生产产业化步伐

要想实现规模种植,首先就要完成土地流转。然而,现行的土地政策下,土地分散在各家各户,要进行大宗流转,就必须与每一户都达成协议。

殷加勇以前也自己找过地,但流转的成功率很低,即便是成功了,也费时费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殷加勇接触到了土流网,一家专门网上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和交易服务的平台。

据了解,土流网通过与当地“土地经纪人”合作的方式,目前已经在常宁地区促成土地流转超过2万亩,成功将常宁湖波村2000亩耕地、新柏村3000亩耕地、耒阳上石村2000亩林地分别集中流转给水稻、湘莲及油茶种植大户,进行产业规模化经营,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长久活力。

殷加勇最初找到土流网,看了很多地之后,选中了湖波村这2000多亩。为了将这2000亩地顺利流转,土流网衡阳常宁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人朱小宝协调了两个村才将分散的地块全部流转。

4.jpg

常宁市罗桥镇湖波村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大户来了后,土地集中化管理,形成了产业化,老百姓就业问题也解决了。”朱小宝说。

湖波村村民董成国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的家中有7亩地,以前自己种不但累,而且收益低。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后,自己一方面在村部做事每月有一千多元收入,家里做点生意。

“我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土地流转出去了,可以干点别的轻松点的工作,不但人轻松了,家里的收益也增加了。”董成国说。

与董成国“自谋出路”不同,在湖波村还有许多村民直接从种粮大户殷加勇处受益。

“2000亩水稻田一年要使用肥料300多吨,农忙的时候一天需要40-50个人卸货施肥,一季雇佣村民干活工资达30万,一年两季工资支出共60万。”殷加勇介绍称。

5.jpg

殷加勇在他的水稻“王国”里。

新型经营主体渐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衡阳常宁市是湖南的水稻主产区之一,是湖南粮食生产大县。

近年来,常宁市为了扛起粮食生产大县政治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常宁市政协副主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云金向记者介绍称,2020年常宁市投资8502.29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14万亩。2021年投资12546.9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8.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6万亩。

这为土地的集中流转创造了条件,土地流转如同一个支点,正在常宁撬动当地的粮食生产格局。

6.jpg

殷加勇(左)和土流网衡阳常宁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人朱小宝(右)。

“近年来,在常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始终把抓好双季稻作为头等大事,确保粮食安全,同时不断增加优质稻种植面积,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郭云金说,常宁市通过高位推动、政策驱动、大户带动、服务促动的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而这一过程中,促成土地流转是关键一环。

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常宁市71.2%以上的水田集中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手中,促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目前,我市种粮面积在30亩以上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1858户、166个、72个,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郭云金说。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张必闻

编辑:胡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10/11/102810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