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桂阳北大门”之称的洋市镇南衙村,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大革命时期,曾与黄克诚大将义结金兰的邓三雄烈士就出生在这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统政策、抓重点、除陋习真抓实干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提升好,奋力在乡村振兴上起好步、开好局。
四个不摘固成果。今年以来,南衙村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做好政策、工作等多方面衔接,对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人口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领命出征,做好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一“带”一“帮”将过渡期的两者紧密衔接。“乡村振兴是一个新挑战,我有信心接过脱贫攻坚的接力棒。”陈红兵是县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人选。今年6月,他成为洋市镇南衙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驻村,陈红兵理好了思路:“摘帽不摘帮扶,从‘带’脱贫变成‘帮’振兴,做到‘三个帮’,一帮规划,理清产业发展思路;二帮立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帮增收,输送外出务工、合作社就业、发展种植养殖等持续助农增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桂永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车间,脱贫户邓定彩根据玉竹(尾参)外观的色泽、大小等快速准确地分选,不一会儿,就挑选出了一大堆好玉竹(尾参),接下来就是进行切片,烘干两道工序。她告诉记者:“这份工作这几个月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以前千里迢迢去广东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形成的“合作社+农户”模式,极大促进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稳定了农民预期收入。聚焦就业和三保障等重点薄弱环节,大力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检验。
产业发展提质量。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南衙村把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计。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发展药材、水稻和蔬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300余亩玉竹(尾参)长势喜人,几年前还是荒芜的贫瘠的土地,如今是绿油油的一片,让人大饱眼福。桂阳县桂永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植药材已有15年了的邓亚平说,优质的玉竹(尾参)最大的功效是在它的根上,它的根形似人参,又被称作“尾参”,药用价值很珍贵。具有养阴、清热、止咳等功效,可用于热病伤阴、虚热燥咳、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等多种病症;它还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作为高级滋补食材用于煲汤、加工成饮料等等。今年的玉竹(尾参)收成比去年好,亩产将有8000多斤左右,年销量预计突破270吨,产值将达到180多万元。村民邓甘雨种了10多亩百合,一大早就去挖百合了,不到半晌午,邓甘雨就与合作社收购员抬着一筐一筐百合到田埂上过秤后,进行现场结算,他接过数张百元大钞满意地说:“今年收购价9块钱一斤,太来劲了。”在南衙村,100多亩百合遍布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居),惠及40农户100多人。基本农田这边一片金灿灿的稻穗映入眼帘,桂阳县春实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春云看着眼前饱满的水稻穗兴奋地说:“今年我的700多亩水稻,亩产量按1200斤算,足足有80多万斤的产量,收入好得很。”有强大的收购企业做支撑,南衙村的种植户历来底气十足。结合当地红色文化,村里两个合作社还将打造一个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桂阳县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
移风易俗乡村兴。“到现在为止,整个村民组今年就办了8次酒席,包括6次丧事、2次婚宴。”在南衙村党支部书记邓景告诉记者。新房酒、满月酒、60岁就开始操办的高寿酒……曾经的文山下村是滥办酒席的“大户”。用副支书邓建社的话来说,原来自己一年挣6万多元,吃酒席就要花掉1/3,最多时一天要吃四五次酒席。为打破奢侈浪费的“面子工程”,南衙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村规民约,将宴席统一标准为“八大碗”;满月、乔迁等酒席禁止操办。“移风易俗在发扬,殡葬改革要加强,禁止酒席不滥办,要向勤俭人家看。”如今,村民之间的约定变成了可以传唱的民谣,当地移风易俗的成效愈发显现。
南衙村乘胜势、强气势,保持攻坚的拼劲和闯劲,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推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红兵
编辑:唐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