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工作现场。
红网时刻记者 白玲川 通讯员 程昕
从邻里纠纷无人管到一街一巷一管家,人人都在网格中;从社区环境脏乱差,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垃圾分类引领新风尚;从政务权责分不清,到政务服务送上门,有事就找街巷长……
如今的常德芷兰街道,通过做实做细基层治理“绣花”功夫,“绣”出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蹚出了一条实战管用的“善治”之路。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激活社会组织“细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芷兰街道积极探索以党建为统领、以自治为依托、以法治为基础、以智治为手段的新路径,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促进城市发展潜力充分释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街巷长管理公示牌。
自治强基拓“广度”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如何扩宽基层服务“广度”,筑稳基层社会治理“底盘”,形成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芷兰街道精心谋划“红色细胞工程芷兰红”区域建设品牌,形成“区域联动、多方共治”党建新格局,探索“1+117”自治模式、“两长五员”服务体系。建立起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网格党支部为单元,区内党组织、党员共建共助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以前,小区里经常有小广告,影响形象,也影响了心情。自从小巷管家来了之后,现在小区里基本看不到什么广告纸了。”邻紫小区居民李女士说起了自己最明显的感受。
“既然是管家,就要负责任。我一一打电话过去让他们不准贴了,再一张张把广告纸撕下来,有的还得用铲子铲。”邻紫小区小巷管家白清华笑着告诉记者,管家就是要让住在这里的市民生活得舒服。
原来,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创新层级管理模式,武陵区芷兰街道在辖区内各开放式小区、背街小巷实行“街巷长”制。辖区17名“小巷管家”与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齐抓共管,打通街巷社会治安、环境治理、疫情期间人员管控等工作出现的“肠梗阻”。 解决“怎么治”“治什么”“靠什么”的问题。
为便于及时摸排社区问题,形成良性、常态化的双向反馈机制,芷兰街道还建立了42个网格微信群,辖区居民每户派出一名代表入群,群里配有社区干部,网格员、街道班子成员和定点干部、辅警,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相互融合,形成问题共商、困难互帮、利益协调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柳菱社区鸿升小区法治广场。
法治保障探“深度”
法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以法治力量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纵深发展,芷兰街道不断创新普法方式,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以前工作人员都是坐等居民上门咨询,现在我们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作风,目前在规划的鸿升小区法治广场已经初具雏形,接下来,我们将配套相应的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柳菱社区书记丁亚兰说。
法治广场作为芷兰街道法治进社区的载体,把新民法典、新婚姻法、高空抛物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搬进了小区,让居民在家门口便了解到法律常识。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普法宣传,现在我们都知道高空抛物是可能要被判刑的,居民懂了法律常识,邻里纠纷、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纠纷也少了很多”,在鸿升小区法治广场散步的罗阿姨告诉记者。
雪亮工程探头发现偷盗电动车的现场。
智治赋能增“亮度”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
群众平安幸福不断“加码”,芷兰街道从“治理”到“智理”,充分发挥与“天网工程”联动互补的“雪亮工程”作用,有效整合社会各类视频资源,积极推行“雪亮工程+ N ”模式,实现面向各类治安问题及犯罪高发区域、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的“加密”式部署。
2020年9月28晚上,居民彭晋元停放在柳菱社区的立马电动车被盗,社区工作人员罗一鸣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查看监控视频,经过细致查看、比对,发现是一名中年妇女偷走了,他仔细记下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第一时间报告了芷兰派出所,及时追回了被盗车辆。
“找回被盗电动车,巡查学校门口的安保情况,检查街道马路的乱停乱放等等,“雪亮工程”为城市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芷兰街道平安办主任李杰告诉记者。
目前,芷兰街道安装“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764个,已覆盖街道辖区主干道、车站、学校、小区等重点区域。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让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治安防范。
“下一步,芷兰街道将围绕“奋进高铁新时代、构建城市新坐标”的发展定位,创新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芷兰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波告诉记者。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白玲川 程昕
编辑:陈妍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