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言:要致富,先修路。但岳阳临湘市曾因为“路”,出现了“山村班车”恶意竞争、竹贩占道经营等情况,还颇有愈演愈烈的形势,成了个老大难的交通顽瘴痼疾。
2019年11月开始,湖南省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临湘立足实情,聚焦问题,攻坚重点,取得了治理力度和治理进度互进、治理效率和治理效益共赢的整治成效。
2021年10月20日,潇湘晨报记者走访发现,临湘的“妙计”基本解决了让人头疼的交通问题:昔日让人觉得危险的野生“山村班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正规运营的一体化城乡公交;竹贩占道经营的“危险长廊”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三园一城”。
有路没班车?临湘三招破除城乡客运交通“肠梗阻”
临湘市山川形胜,风光秀美,虽兼有山地、丘陵、岗地等地貌,但交通发达,率先在岳阳市完成了市域内国省道大修、农村公路窄改宽工程。但山村村民们的担忧却因为通了路,有了新的问题:之前怕没路走,之后怕没车坐。
药菇山脚下,詹桥镇长浩村村民李明余说:“之前村里的客车,一到过年过节就涨价。去镇上办点事只能租摩托车,理一次发来回要花90多元......”
李明余的言语中透着心酸和无奈,却并不是个例。据记者了解,临湘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前,先后有詹桥长浩、白羊田西山、羊楼司友爱、江南石岭等20多个村客车相继停班停运,群众出行十分不便。
湖南临湘龙鑫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金勇告诉记者,“之前绝大部分客车都是个体户,运营主体分散,利益难协调。客车经营者在利益驱使下,相互争客抢客、超速超载,效益好的线路争着跑,客源稀少、地处偏远的乡村线路则运力稀缺,甚至无人问津,形成新的‘出行难’。”
综其原因就是:临湘城乡客车数量众多,却缺乏行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建立长效发展的体制机制,导致城乡客运处于放管的“真空”状态。
潇湘晨报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问题,临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周密制订了《临湘市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用三招从体制、机制上,破除了制约城乡客运健康、有序发展的“肠梗阻”。
第一招是全面打赢旧车回购攻坚战。乡镇班线客车多由个体户经营,那么在利益驱使下,会出现私自倒卖客车线路牌等问题。临湘坚持疏堵结合,对个体户客车进行回购,价格也依法进行评估,最大限度保障原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同时还着重压实乡镇属地责任,按照个体户客车营运线路进行划片,由乡镇包片负责。上门入户,为经营户讲政策、做工作,有力化解了改革矛盾,不到20天时间,个体户客车回购全面完成。
第二招是严控城乡客运班线经营许可。临湘坚守公车公营底线,加大对挂靠经营车辆的清理整顿力度,车辆行驶营运年限到期的一律报废处理,退出城乡客运市场,不许延期或新增;未到期的个体户客车可自主经营至报废,一律不许转入企业挂靠经营。
第三招是科学谋划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布局。临湘按照“干支搭配,乡村全通”的总体要求,共规划城乡公交班线48条,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公交班线覆盖率100%。同时全面推行“246”阶梯票价制,即15公里内2元,30公里内4元,30公里以上6元,城乡客运总体票价下降45%左右。
10月20日中午,从临湘回桃林的袁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班车都换新了,不仅坐起来舒适,不晕车,而且票价也便宜了近一半,“我回桃林老家之前要8块钱,现在只需要4块钱,而且车厢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干净整洁了不少。”
临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提名人选李峰表示,城乡客运一体化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就临湘而言,最大受益群体是那些偏远地区、山区、老区、库区的群众和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等。所以尽管目前临湘市财政还是吃饭财政,但仍然拿出了7000多万元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李峰说,今后临湘还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一是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适度增加运力投放;二是进一步提升运营品质,确保城乡公交服务安全便捷优质;三是进一步强化运营保障,建立城乡公交运营财政补贴机制;四是进一步推进临岳融城,开通临湘直达岳阳市区的公交。
马路市场威胁安全,临湘打造崭新的“三园一城”
同样由于“马路”带来的问题,还存在于临湘市羊楼司镇。
羊楼司镇素有“湘北门户”美称,楠竹种植面积达24万亩,是有名的中国竹器之乡。但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带来了楠竹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行业的发展隐忧。
潇湘记者了解到,2010年代末,在羊楼司镇107国道沿线,形成了长达数公里长的竹材、竹器交易长廊。特别是在该镇新屋村107国道沿线,分布着62家竹器门店,集加工、销售、生活于一体。这些作坊门店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初属于临时建筑,经历二三十年风霜雨雪后,大多已破烂不堪,不仅严重影响集镇形象,消防隐患也十分突出。
临湘市羊楼司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骆东子表示,这些门店出店经营现象突出,占据107国道装卸货物现象时有发生,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羊楼司镇107国道沿线的马路竹器市场一度成为临湘市最为头疼的交通顽瘴痼疾。
临湘市委、市政府对羊楼司镇107国道马路市场的整治高度重视,将羊楼司镇楠竹产业集群纳入全市七大重点产业链,支持羊楼司镇调整集镇产业布局,推动楠竹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反复论证科学调整,羊楼司镇决定整体关闭退出107国道沿线竹器马路市场,打造“三园一城”(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竹类堆码交易物流园、笋竹食品冷链物流园和中国竹艺城)四大楠竹产业功能区,承接107国道沿线竹器马路市场门店、商户。
骆东子介绍,中国竹艺城总投资3.05亿元,占地面积191亩,集竹木制品展示、电商销售、原材料及物流配套三大功能于一体;竹类物流交易园总投资4800万元,占地面积122亩,可供商户堆码竹材、粗加工和现场交易;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175亩,可供竹木加工精深加工规模性企业入驻。
临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李胜兵告诉记者,交警部门也一直进行着严格执法,严禁占据107国道路面进行货物装卸。
政府还对“进园入城”经营户,实行过渡期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10月20日,羊楼司镇竹类交易物流园竹材经营户刘东秀喜洋洋地告诉记者,现如今她的经营规模不仅扩大了,自身安全也不再受到马路旁的车辆威胁,政府部门还优惠了租金,每一个地方她都非常满意。
潇湘晨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羊楼司镇“三园一城”楠竹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全镇拥有竹器加工企业、作坊600多家,竹产业从业人员达2.7万人,行业年产值超过30亿元。
“路”本无罪,临湘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不仅破解了“野生班车”乱象,还整治了马路市场难题,扮靓了“湘北门户”,走出了一条多赢的交通顽瘴痼疾整治路子。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