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照片新湖南⑦|“寰中佳丽”衡阳 曾是这般模样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马丽红 2021-11-02 11:37:3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一张照片,一段历史,一个故事,都是每个湖南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随着城市的改造与发展,三湘大地已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呈现出了全新繁荣景象。近期,红网联合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出《老照片新湖南》系列报道,集结14个市州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提供的老照片,记录三湘四水的城市变迁。

红网时刻11月2日讯(记者 卢欣)衡阳位于湖南省中部,因居中国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又雅称“雁城”,素有“寰中佳丽”之称,集“大雁文化、宗教文化、船山文化”三大文化品牌于一身,是探索湖湘文化起源的最佳旅游胜地。

衡阳还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湘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国抗战纪念城”。这一期《老照片新湖南》,通过衡阳城市面貌新旧对比图,让大家一同重新认识这座美丽的英雄城市。

衡阳旧八景(雁峰寺).jpg

解放前的雁峰寺。

重修后的雁峰寺.jpg

改建后的雁峰寺大门。

重修后雁峰寺全景.jpg

重修后的雁峰寺。

雁城标志.jpg

雁城地标。

回雁峰

沿着中山南路南行,尽头就是回雁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衡阳的标志性建筑——大雁雕塑。不过,对于正显现出勃勃发展生机的雁城来说,安守在老城区的回雁峰和大雁雕塑似乎已经被许多人遗忘,和它们一起安守这片土地的,多是老一辈的雁城人。

衡阳名曰雁城,回雁峰则是源头之一,北雁南来,从秋到春,不再向南飞过这座山峰,在这暖和适宜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季,待春汛到衡阳,仍然往北飞回,回雁峰也由此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以山峰的形状得名,回雁峰的地貌,就像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将要腾空飞翔的气势。这两种说法相辅相成,使它步入天下名山盛景之列。

回雁峰屹立在湘江西岸边,海拔95.4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首,这也是回雁峰声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衡阳旧八景(东洲岛).jpg

解放前的东洲岛。

2011年东洲岛全景.jpg

2011年东洲岛全貌。

2020年东洲岛全景.JPG

东洲岛现状。

2010年五指樟(老宅).jpg

五指樟(岛上老宅)。

东洲岛

东洲岛是与橘子洲、君山岛齐名的“湘江三大洲”之一,它是衡阳八景中“细看东洲桃浪暖”的浪漫所在……

东洲岛位于衡阳市南2公里许湘江中,中分湘江而偏东,其势如弓张东向,故名东洲;又因其状似大船北航,故又曾号船山。它离繁华都市这样近,以至于站在两岸临江远眺,岛上的参天古木,清幽庙宇清晰在目,乘渡船上岛,百余米的水路相隔不消一杯茶的功夫便可抵达。然而,环绕在岛四周那并不湍急的江水,却仿佛伸手在时间的平面划下了横断面。对东洲岛来说,江水是阻隔交通的屏障,却也无意中提供了一种天然的保护。

最初的船山书院并不坐落在东洲岛上,而是立于王船山出生地衡阳城内王衙坪。清光绪11年,彭玉麟认为“船山书院”逼近城市,不适合读书,上书奏请朝廷,并独捐银1200两将“船山书院”迁建于湘江中的东洲岛。

近年来,衡阳市着力推进东洲岛的开发建设,南双环跨湘江大桥的建成,如同在东洲岛上空挂了一条彩练。现在一座浪漫之岛、爱情之岛、城市休闲娱乐公园东洲岛公园已建成,古诗词中的“东洲桃浪暖”将不再仅仅是遗留于诗词中的美好,船山书院的修缮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历史原貌与历史记忆留给更多的雁城青少年去追溯和体悟。

1946年衡阳泰梓码头旧景,联合国通过这个码头向衡阳运送救灾物资.jpg

1946年衡阳泰梓码头旧景,联合国通过这个码头向衡阳运送救灾物资。

如今的泰梓码头已成停车场.jpg

20世纪初期泰梓码头。

2012年太梓码头.jpg

2018年的泰梓码头。

泰梓码头

在回雁峰下,湘江西岸,雁城路尽头有一濯水拾级而上,这便是泰梓码头。码头由石板铺就而成,入口处的大树生长茂盛。泰梓码头曾经是一个货运码头,以城区东西方向输送货物为主,同时也兼顾部分客运。当年一名美国记者在衡阳拍了张照片,照片上的场景是1946年联合国通过泰梓码头运送救灾物资来衡。衡阳保卫战争胜利以后,衡阳闹饥荒,大量难民集聚衡阳,整个城区一派萧条,最终在泰梓码头接收到联合国的救助。

泰梓码头作为衡阳城的交通要道,它还是当年文人墨客经常路过的道别之地。在衡阳泰梓码头道别的文人墨客一般是两种心情,南下情绪低落,北上情绪高昂。在衡阳以南,比郴州更远的岭南地区大部分地区未经开发,很多地方是明文规定流放罪犯的“远恶州”,谁都不愿意到衡阳以南的地方去,因此泰梓码头作为他们在衡阳的道别之地,也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分水岭。

合江套旧船厂.jpg

合江套旧船厂。

合江隧道.jpg

合江隧道。

合江套

蒸水及耒水在衡州大地蜿蜒流转之后,在衡阳城区分别与湘江会合,形成全国不多见的“三江汇流”之势,从地图上看,宛如一个蝴蝶结“套”,“合江套”因此得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衡阳合江套重焕生机,众多企业各领风骚,形成以化工为核心的重要工业区,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是合江套工业区最为辉煌的时代,但进入新世纪后,逐渐走向衰落。

工业的衰落为合江套回归原本创造了条件,“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衡阳人充分意识到恢复古城生态的重要性,合江片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从2014年开始,衡阳大手笔高标准启动“来雁新城”建设,定位“一带(以石鼓书院与来雁塔为连接的沿江生态文化风光带)、一心(来雁文化广场与石鼓文化广场之间的商务中心)、两轴(五一大道和内环北路商业发展轴)、四片(特色社区、生产性服务与创业园区、综合性居住区、游憩文化休闲区)”的规划布局,将使之成为彰显衡阳山水和雁城历史文化的现代化新城。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11/02/1035551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