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泪别|一粒种子回归土地,一座丰碑亿万深情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编辑:黄河 2021-11-16 00:17:5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莎 长沙报道

A9A98279-911F-4D7C-A5AA-D82BCB35D4A3.jpeg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说的一句话,今天它是被镌刻在巨石上的墓志铭。

11月15日上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骨灰安放仪式在湖南省长沙县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是最后的泪别。

80D0D055-1C5B-4F2A-ADC5-FB820C1A6234.jpeg

袁老,您曾多少次把种子安放进大地,今天,您是一粒种子回归土地,一座丰碑亿万深情。

追思

上午8点30分,袁隆平遗孀邓则抵达唐人万寿园,在两人搀扶下缓缓穿过广场前坪。她没有径直走进追思厅,而是坐在侧厅里的沙发上,又淌下了眼泪。她手中攥着一条白毛巾,不停抹着眼泪。

9点,家人将袁老的遗像、灵牌、覆盖着国旗的骨灰盒捧出,送往追思厅。陵园广场循环播放着乐曲《我和我的祖国》。

追思大厅布置得十分简朴,只有整齐的椅子,还有大屏幕循环播放的袁老生前工作照,遗像被摆放在大厅正前方。亲友们带着口罩,只露出红肿的眼睛深情凝望着前方。

QQ图片20211116095236.jpg

▲追思仪式。

“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躬身实践,以田野为家、以水稻为伴,终生为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9点15分,追思活动开始,大家手捧莲花灯,跟着大屏幕上的画面,一起回顾着袁老一生。这里除了眼泪,还有忍不住啜泣颤抖着的身体。

“我们都知道,其实您从来就未曾真正离开过我们,我们仰望星空就能看到您在天上漫步的身影。”袁老儿子袁定安走上台前,他的声音嘶哑,但充满力量:“父亲,禾下乘凉,我们一起圆梦!”

泪别

起立,鞠躬,默哀,人们手拿鲜花,在追思厅最右侧默契让出一条通道,恭送礼兵人员手捧袁隆平骨灰前往墓地。

从追思厅到墓地,礼兵踏着金黄色地毯,这颜色宛如袁老一生耕耘的稻田。楼梯的扶手上也都装饰着金黄的水稻,或许这是希望袁老能再看一看、摸一摸这滚滚稻浪。

生前袁老经常问:“天气怎么样,外面气温多少?”今天气温19℃,天气晴朗。“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臣。”11时,骨灰安放仪式开始,在袁老墓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为老友送别,在一旁,可听见他颤抖的手让纸稿沙沙作响。

袁老的三个儿子站在最前排,他们将手放在父亲的骨灰盒上,静静默哀。然后在礼兵引导下,缓缓将父亲骨灰安放进墓穴。

袁老的遗像就摆放在墓碑前方,在墓盖上,不知是谁悄悄摆放上了一碗梗米、一碗稻谷。大家纷纷上前,在墓盖旁献上鲜花,一位女学生见到这两碗稻谷顿时泪如雨下,跪在幕前啜泣地说话:“袁爷爷,我以后一定好好吃饭,一定不浪费。”

5C45F0C5-38E7-46D4-B3C3-DA803938EBFC.jpeg

是您,把论文写在大地,把传奇写在土地,把自己融进大地,这就是一颗种子对大地的朴素信仰。

安息

唐人万寿园公墓位于长沙县,距城区约30分钟车程。这里松柏苍翠,静谧肃穆,青山环绕,应该是袁老喜欢的环境。

抗日名将宋希濂将军、著名水稻专家夏爱民先生、著名体育家李惠先生、著名书画家钟增亚先生等也安息于此,袁老不会孤单。

而长沙县与袁老也颇具渊源,这是他工作奋斗的地方,这是他做出令世界瞩目成就的地方。

长沙县春华镇的“长沙种子仓储物流园”项目,正是“国际稻都”的一期工程,这里是袁老梦想启航之地。

2017年10月16日,在长沙县金井镇成功培育出高产水稻新种质“巨型稻”,该水稻父本材料株高2米。这里,还是袁老逐梦“禾下乘凉”的地方。

如果要问,袁老师最牵挂什么?墓穴四面环绕的稻穗就是最好答案,那一定还是杂交水稻。

2021年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国际市场销量近1500万斤,同比增长30%,预计2023年可突破2000万斤。其中菲律宾市场增长尤为突出,2021年销量近1000万斤,同比增长50%,预计2024年可以突破2000万斤。

袁老,您是否看得见?您心系的杂交水稻事业正在赓续向前,捷讯频传,您的“禾下乘凉梦”一定会实现。

F4002886-71DA-47BC-A341-BEF729D554C3.jpeg

11.gif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11/15/104001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