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
红网时刻11月19日讯(记者 刘炜翔)被路灯“点亮”后的安化县马路溪村,近日,又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挖路基、砌堡坎、筑涵洞……各项建设如火如荼。
最可喜的是,建设项目中出现了不少该村村民的身影。
“为了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我也希望出一份力啊,但没钱,文化水平也不高,就只能出点力气了。”一位正在工地上挥汗忙碌的村民说道。
“修路护堤,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占几分田算什么,我一分钱补偿都不要!”年近七旬的村民邓忠军率先无偿让出地来。
马路溪村通过采取村民自行“集资投劳”加工作队补助的方式,把村民齐心协力建设家乡的热情迅速“点燃”。
75岁的老党员黄固生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就主动承担起水泥硬化保养任务的管理工作,每天带着村民们上工地做事,尽管没什么报酬,热情却依旧高涨,自己也经常加入到搬砖搅浆、扫地除杂、清理疏通、抬物接驳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
“这样一来,有些活不用另请人,既能省下施工成本,效率也更高。”黄固生面露自豪,能用自己的双手让家乡变好变美,他的生活仿佛变得更加快乐、更有意义。
现在在村民心中已形成“条件反射”,只要广播一响,大家就纷纷出工干活,一片“欣欣向荣”的奋斗景象在马路溪这片土地上“愈演愈烈”。
从之前的“等靠要”,到现在主动出资出力;从之前不让占地要补贴,到如今主动让地无需补贴。这些“大反转”的变化,背后离不开工作队、村两委的大量辛勤付出。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振兴工作队自今年五月驻村以来,带领村两委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秉承振兴先“振心”理念,为乡村振兴工作积蓄持久力量。
经广泛调研、征求村两委和村民群众意见,驻村工作队提出实施“振心3+9”行动,“3”即制定一本乡村振兴村庄规划、一个顺口溜版村规民约、一份积分制管理办法;“9”即搭建屋场会、村民小讲堂、志愿者服务队、“马路有条溪抖音号”、主题党日活动、红白理事会、“微信联络群”、文化宣传长廊、村图书室9个平台。通过这些举措及平台,不断向村民灌输正确观念,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提振村民建设家乡的信心。
截至目前,工作队带领大园坪、湖里湾、黄家片区600多人自行筹资50余万元,带动村里300余人无偿投入劳力,说服30多户村民无偿出让山林、自留地。建成仿古太阳能路灯88盏,硬化河堤800余米,修建风雨亭一座,修成了一条1.3公里长7米宽的硬化路。其中,硬化路的竣工,彻底改变了4个村组出入不便的历史。
“我们本着尊重村民出发,鼓动大家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才更有干劲,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建设家园的幸福和快乐。”工作队队长刘鑫坦言基层工作着实不易,但谈到工作思路及村民变化时也难掩兴奋之情。
来源:红网
作者:刘炜翔
编辑:陈星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